区块链是否适合于在设备制造商中应用

区块链

575人已加入

描述

每当像区块链这样的新兴技术迅速流行起来,并开始在各种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时,设备制造业很自然地会寻找一个紧迫问题的答案:“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为技术而投资于技术,在这个行业或它所服务的市场上,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因此,对于所有类型和大小的设备制造商来说,投入时间和精力来评估区块链这样的新兴技术趋势的适用性,并确定它是否能带来足够的价值来证明投资和采用是合理的,这是至关重要的。

“归根结底,你的投资回报来自于技术的收入和储蓄,还是它与现有业务流程的匹配程度,如果你的合作伙伴愿意整合的话,这是一个大问题的答案。”一家基于密尔沃基,威斯康辛州的商业和技术专业服务公司的前云应用和并发数据实践主管,马克•姆斯特(Mark Rentmeester)说。

Rentmeester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的AEM最新的产品安全和合规研讨会上分享了他对区块链的见解,并解释了设备制造商如何评估该技术是否适合他们的组织。在对与会者的演讲中,他指出,有一组基本的标准来确定区块链是否适合设备制造商。它是:

是否有多个参与方需要访问相同的共享数据集?

·这些方是否更新数据?

·是否需要验证?

区块链的演变

为了使设备制造商能够准确地确定区块链是否能够为他们各自的组织带来价值,他们首先必须对技术是什么以及近年来技术是如何发展的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最后,Rentmeester说,区块链最好定义为“安全的、共享的分布式账本”。

更具体地说,区块链是安全的,因为它使用密码学对交易进行签名,这为进程中进行交易的各方创建了一个积极的标识。它是共享的,因为共同处理的任何数量的不同方都可以访问数据集。而且它是分布式的,因为没有一个单一的源,因此数据库不会丢失或受到危害。

Rentmeester说:“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支持加密货币和比特币的技术——只是一种追踪资产转移和各方价值交换的手段。”“但在另一个层面上,我们看到的是,数据模型可以扩展,以存储作为重要事务一部分的其他信息——无论是与安全相关的数据、检查数据还是其他东西。”

虽然区块链通常指的是一个单一的平台或技术,但它实际上是一组广泛存在的技术。根据Rentmeester的观点,设备制造商可以从区块链1.0、区块链2.0和区块链3.0的角度来考虑这个概念。正如他在AEM的产品安全和合规研讨会上向与会者描述的:

· 区块链1.0是简单的分类账

· 区块链2.0是围绕智能合约和部署这些合约以执行流程的能力为中心的平台

· 区块链3.0的核心是为区块链平台提供额外的云服务,支持离线流程,以及创建数据标准,允许企业就正在构建的数据集和共享流程达成一致。

“今天,我们正接近2.0和3.0之间的中点,” Rentmeester说。“我们在过去一年里看到,这个过程正在加速。”

采用它的好处以及潜在的障碍

对于那些希望从技术投资中获得潜在收益的设备制造商来说,它们包括:

·减少摩擦、纠纷和欺诈的透明度

·改善可视性和托管跟踪链

·改善库存水平和产能利用率

·降低运营和交易成本

·通过更快地响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来增加收入

·降低处理保修、安全和产品召回事件的风险

然而,为了帮助实现这些利益,组织必须能够在投资之前回答以下问题:

·参与将如何扩展到较低的供应层次?

·采用成本与获得的潜在收益相比如何?

·当前的集成和过程自动化是更好的选择吗?

Rentmeester说:“重要的是要记住,采用这种技术并不一定意味着要用完全不同的东西取代现有的系统和技术。”“在很多情况下,这意味着在现有的系统之上添加一个共享的、经过验证的数据层——您已经与合作伙伴共享的数据可以跨相关方进行验证,从而创建一个经过验证的历史。”

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区块链技术及其被设备制造业组织所利用的能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广泛采用的障碍仍然存在。 Rentmeester说,无论它的可伸缩性是否与当前系统的交易量水平相匹配,是否已经解决了机密性和隐私、互操作性、维护等问题,平台供应商之间是否都存在“军备竞赛”,改进其产品,以最佳地满足潜在客户的需求。

区块链蓝图

考虑到21世纪初。在当时,公司之间有分布式系统,最终从旧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和内部系统向web服务进行了转换,使用web服务(以及现在的APIs)的组织之间的通信能力成为数据共享和集成方式中的一个根本性转变。

他接着说,设备制造商应对区块链技术采取以下方法:

·从发现阶段开始,确定潜在的用例或机会

·制定一个职位或策略

·实现组织目标的采用路线图

·评估原型或试点采用的可行性

Rentmeester说:“18个月前,很多公司还只是想了解一下区块链,但是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第一批公司开始行动,他们真的在考虑下一步的企业目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