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近期,小牛电动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财务报告。财报显示,二季度小牛电动实现销售收入5.3亿,较去年同比增长38%。
财报期内,小牛电动共计销售9.9万辆智能两轮电动车,同比增长14%。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带动公司业绩提升。二季度(Non-GAPP下)小牛电动净利润超5400万元,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二季度利润率达10.2%,同比增长了19%。
小牛电动在海外市场持续增长。截至二季度末,小牛电动已通过26家经销商覆盖欧洲、美洲、南亚等34个国家,收入占比达27%;国内市场,中国区线下门店拓展至1005家,覆盖182个城市。
此外,小牛电动的收入更加多元化,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二季度非电动车各项收入进一步增长,营收占比达15%。
2019年4月,“新国标”正式落地实施,市场进入调整期。此前,小牛电动CEO李彦接受《21CBR》专访时表示,公司一直在为新国标的到来做准备。
以下为李彦口述,内容略有编辑。
上市后压力更大
上市后,压力更大。短期内,我们对股价没有任何期望值,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跟其他中概股一样,现在主要是流动性差,每天的交易量少,十几万股的交易量,股价涨或跌,实际上是没有区别的。上市有180天的锁定期,大部分早期投资者还没有解禁。流动性做起来之后,股价才能够真正地反映公司的情况。
当初接手小牛电动,也不存在临危授命。因为之前这里的几个天使投资人、VC跟我都很熟,所以就过来了。李一男是我们的大股东之一,他也有小牛电动车,可以作为用户提各种意见。
2018年净亏损3.49亿元是把股份激励的部分都算上了,这个不能反映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把股份激励的那部分去掉,2018年大概亏了4800万元,2017年实际上亏8000万元,2016年,应该是亏一个多亿,小牛电动亏损缩小很多。
实际上,2018年第三季度,小牛已经实现单季度盈利了。我们对2019年一季度的销售预期是增长65%-76%。
2018年出了三款新产品,N-GT、UM这两款可以理解为新车型。N-GT是N的升级版,是一个电摩,最高70公里时速,在技术环节上升级了很多,两块电池并联进行,能够让车做到高速。N-GT在海外的需求非常旺盛,产能有点跟不上,尤其在欧洲市场。UM是全行业最轻的产品,超轻版只有40公斤。
在品牌端,2018年,我们第一年启动品牌国际化战略。2016年,小牛电动在欧洲卖了几百台车,2017年卖了几千台车。前些年我们基本就是找经销商卖货,没有认真考虑在海外建品牌。2018年6月份,我们在巴黎做了N-GT和M+的发布会,效果非常好。同年10月,小牛在纳斯达克上市。
过去你产品做得再好,也就是一个创业公司。如果说服人家开旗舰店,人家会想凭什么?为一个创业公司开店,还得投十万欧元,可能过两天就倒闭了,不放心。现在人家一看,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表示资本市场对这个公司已经认可了,他也认为公司肯定能长久发展。这对小牛的全球扩张有很大帮助。
实际上,一年增长多少业绩,还不是那么关键。关键是这几年,能不能通过我们一直喊的“智能锂电”,对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变革,为未来的高速增长打下基础。
新国标是机遇
我们从2015年起就开始喊“锂电革命”,一直喊到2019年,终于把“新国标”喊出来了。
2015年,中国锂电电动车很少。2017年全国可能也就卖了七十万台锂电车。两轮电动车的销量接近3000万台/年,但只有70万台锂电车,其中我们卖了18万台,占比接近30%。我们喊半天没有用,传统厂商没有跟进,因为铅酸车便宜。
锂电车有它的优势,第一,电池轻,可以拎回家充电。第二,比铅酸更安全,锂电至少有电池保护系统。
2018年5月份,国家出了一个试行版,今年4月15日开始实施,其中要求整车重量不能超过55公斤。
一旦行业规范,把车的重量降下来,会更多人愿意骑电动车。因为在非机动车道上,大家都会觉得更安全一些,不像现在一堆超标车八九十公斤冲过去,有些人想买车骑,看旁边一个庞然大物,自己也不敢骑。
速度也限制下来了。新国标规定速度不能超过25公里/小时。25公里/小时也够了,我们的大数据显示,用户骑车的平均速度是23公里/小时,像45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是有问题的。所以,新国标对全行业是一个利好,能够把行业给拉起来。
以前,行业有点“脏乱差”,像夕阳产业,没人想关注这个。我们跳出来,喊了半天智能、锂电、原创设计,把科技感喊出来。国家也出了新国标,把整个行业规范起来。我们非常看好未来五年行业的发展。
新国标对重量、车的体积都有要求,可以体现我们的设计能力。去年5月份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小牛电动就开始研究要出几款符合新国标的车,现有的一些款型已经符合拿到国家3C认证,每年还要推一些新品。
未来产品会这样分类,国内市场会以符合新国标的产品为主。但是像N-GT,它属于电摩,在国内市场就得按电动摩托车销售,买的时候需要上摩托车牌照。海外市场没有电动自行车的标准,基本上都归为摩托车标准。针对海外的摩托车市场,我们也会做新产品,会出现一定的切割。
智能化的电动车
我们一直提倡要做智能车,不只是锂电,还得是智能。
我们有一个大数据分析平台,会把各种数据拿出来分析。我们发现,只有30%的电动车用户,每天骑行超过20公里。70%用户每天骑行低于20公里,相当于一天只出行两次,上下班各一次。数据收集后,我们就能知道,比如说在电池包选择上,是做大续航里程长的,还是做轻的、续航里程短的、够用的。
小牛电池包是可以拔下来充电的,但我们从数据上看到,在车上充和拔下来充的比例是五五开。为什么会放到车上充,而不是在家里?放到车上充的,实际上都是在白天充。有些用户是地产中介,他开到公司,中介公司都是在一层,扯根线一插就可以充。
这让我们对产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数据很有意思,这些车全是联网的,不算四轮的话,联网的交通出行工具里,我们可能是最大的。
用户行为,可以用来优化产品,这个能力还可以不停叠加。我每多卖出一台车,就多一个数据收集点。现在的一些传统厂商也在做智能,我觉得挺好的。整个行业对用户的行为习惯能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推动行业往上走。
小牛电动去年增加了320个门店,今年预计增加500家门店。截至去年底我们共有760家门店,就算增加500家,也才1260家。雅迪大概有一万家门店,估计爱玛也有这个数,人家渗透得很深,小牛一千多家还是很少。
我们在一二三四线城市都会开新店,一二线城市会多一些。小牛已经覆盖了178个城市,销量集中在前30个城市,能占到70%到80%。
线下店搭建了微信群,方便我们和用户联系。买车用户都可加入线下店的群,全国现在有接近800个微信群,15万用户在这些群里。这些群平常有服务类信息,来了新品,或者冬天刚过完,做一个冬季保养,也鼓励线下店多做这样的周边服务。
除了增加门店以外,2019年,小牛电动还要学习哈雷,发力周边产品。虽然去年12月才刚开始做周边产品,但NIU POWER发展得很好。
NIU POWER的产品,一方面肯定是围绕车骑行,车的尾箱、靠背、手机支架这些东西来出;另一方面,就是围绕生活方式,T恤、杯子、钥匙链等。
2018年,我们的周边产品、服务,大概占销售额的7.2%。这个数字不够高,像哈雷的周边产品占销售额的16%。传统电动自行车基本上没有品牌,周边产品卖不动。哈雷在美国就是一个生活方式品牌,非常鲜明,所以哈雷皮夹克这些东西卖得很好。人家占16%,我们才7%,差得远。
小牛60%的用户都在25岁到35岁之间。针对这类人群,我们出很多T恤,但到现在都没出带领子的polo衫,用户不穿这类东西。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