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
误区一:
互联网是物联网的本
错。互联网只是技术手段之一。正好能被普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而已。按照同样逻辑,我可以同样宣称传感器或人工智能是物联网的本质。按照这种思维,说任何Thing只要互联网化,就是物联网产品了。
例如给每个灯泡一个IPv6地址,能通过互联网控制灯泡开关,就叫物联网灯泡了吗?家里温度传感器把数据传到户主手机上就成为Nest了吗?
实际上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一个产品要物联网化,不是简单的联网就好了,它必须要成为智能互联产品才行。
智能互联产品有三个核心要素:物理组件、智能组件和连接组件。智能组件放大了物理组件的功能和价值,而连接组件则放大了智能组件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导致价值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
物理组件包括产品的机械和电气部件。例如,在汽车中,这些包括发动机、轮胎和电池。
智能组件包括传感器、集成处理器、数据存储、控制、软件,通常还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和用户操作接口。例如,在汽车中,智能组件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防抱死制动系统、带自动雨刷的雨水感应挡风玻璃和触摸屏显示器。
连接组件包括支持与产品进行有线或无线连接的端口、天线和协议。
智能连接产品支持一组全新的产品功能,可分为四个方面:监视、控制、优化和自治。每一种功能本身都很有价值,也为下一个级别奠定了基础。例如,监视功能是产品控制、优化和自治的基础。
误区二:
为联网而联网,一窝蜂都在上物联
许多公司的老板为了上物联网而上物联网。发现竞争对手有了个物联网xx系统,或者因为有政策扶持,于是一窝蜂非理性的去上物联网系统。完全没有竞争战略思维。结果做好了,发现砸了不少钱却没带来什么效益。于是乎,就怪物联网不好使。
因此,在上之前一定要经过慎重决策,联网产生的价值要大于成本,才有利可图,上了才有意义。
例如,一些热水器商家已开发出故障监测和通知功能,但热水器使用寿命长且可靠,很少有家庭愿意为这些功能支付足够的费用。因此,热水器商家只在少数型号上提供它们作为选项。
误区三:
物联网只是采集传输设备数据
物联网不只是采集些传感器、PLC的数据发送到云端。
例如,可以通过远程升级现场产品的软件功能,在不变更物理形态的前提下,不停迭代提升产品软件功能。或者可以远程进行参数的修改。远程优化现场设备的工艺参数。
误区四:
数据采集越多越快越好
许多客户偏执的认为设备数据采集频率越快越好。但是实际上,数据不是信息。数据没有价值,信息才有价值。
误区五:
追求酷炫的可视化界面
很多情况下,很多物联网系统只有简单的远程监视功能,没带来太大价值,就只好在用户界面的表面功夫上做文章。不带来价值的物联网系统沦为了追求炫酷展示效果的展会大屏界面。
误区六:
设备加个网关就叫物联网设备了
采集设备数据进行远程监控只是最基础的一步。要做好一个物联网化的智能产品,需要做到四个功能:监视、控制、优化和自治。只有简单的监视控制,就沦为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
监视
智能互联的产品可通过传感器和外部数据源对产品的状态、运行情况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监控。通过采集数据,产品可以提醒用户或其他人注意环境或性能的变化。还可以监控跟踪产品的操作特点和操作历史,更好地了解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
这些数据对设计、市场细分 和售后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监视数据还可以发现售后保修的合规性问题以及新的销售机会。
在医疗器械行业,监控是创造价值的核心要素。
如市面上的一些数字血糖仪使用传感器在患者的皮肤下测量血糖指标,并以无线方式连接到其他设备,在患者达到血糖阈值前30分钟,向患者和临床医生发出警报,从而进行适当的治疗调整。
控制
通过内置于设备中或驻留在云端的远程命令或算法,智能连接的产品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算法可以是指示产品对其条件或环境的特定变化做出反应的规则 (例如,“如果压力过高,关闭阀门” 或 “当停车场车库的交通达到一定水平时,打开照明或关闭照明 ”)。
通过控制,用户能够以许多新的方式控制和个性化他们与产品之间的交互。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调整照明色调灯泡,打开和关闭它们,在检测到入侵者时将其编程为闪烁红色,或在夜间缓慢调暗。
再比如,一个智能联网的门锁,可以让用户在智能手机上对访问者进行识别后,远程开锁进入家中。
优化
来自智能互联产品的大量监控数据流,再加上远程控制产品的能力,使公司能够以多种方式优化产品性能。智能互联的产品可以将算法和分析应用于实时数据或历史数据,从而显著提高利用率和效率。
例如,在风力涡轮机中,本地微控制器可以在每次旋转时调整每个叶片,以获取最大的风能。另外通过调整每台涡轮机,不仅可以提高其性能,还可以缩小其对附近涡轮机效率的影响。
实时监测产品状况和远程控制的数据,使企业能够在即将发生故障时进行预防性维修并远程完成维修,从而减少产品的停机时间和避免派遣维修人员。
即使需要现场维修,也可以提前了解损坏的内容、需要哪些部件以及如何完成修复,从而降低服务成本并提高首次修复率。
例如,监控ATM 机出现故障的早期迹象。在评估了故障 ATM 机的状态后,如果可行就进行远程维修。即便公司需要派技术人员去现场维修,该技术人员在到现场前,已经事先拿到故障的详细诊断、建议的维修方法和需要携带的零件。
自治
监控、控制和优化功能结合在一起,使智能连接的产品能够实现以前无法实现的自治运行。在最简单的层面上,产品可以自主运行。例如一些智能吸尘器,使用传感器在不同的房间中自主清洁地板。
更复杂的产品能够了解自己的环境,分析自己的服务需求,并适应用户的喜好。自治不仅可以减少对操作人员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危险环境中的安全性,并在偏远地点进行安全操作。
自主产品也可以与其他产品和系统协同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连接,这些功能的价值可能会呈指数级增长。
例如,随着更多智能电表的连接,电网的能效也在提高,使公用事业公司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入了解和响应需求。
最终,产品可以完全自主地运行。算法利用有关其性能和环境的数据,并利用其与其他产品进行通信的能力产品。操作人员只需监控系统的性能指标。
误区七:
制造业企业上物联网,不变革组织结构
绝大多数的制造业企业,在实施物联网系统的过程中,还是原来传统机电人才在主导物联网发展。
殊不知,这次物联网的技术浪潮,就是要从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思维提升到数字化智能连接产品的思维。结果很多企业的物联网战略,就被这些没有智能连接产品思维的人,带到了沟里。
智能互联产品创造了新的人力资源需求和挑战。其中最紧迫的是需要招募具备新的技能组合的人才,其中许多技能要求很高。
传统由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组成的工程技术部门必须招聘软件开发,系统工程,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其他领域的人才。
GE 董事长 Jeff Immelt 说过这句话:
每个工控公司必须成为一个软件公司。
——every industrial company has to be a software company.
误区八:
拿着产品经理整理的客户需求列表,
就认为是物联网系统的需求
大错特错!这些客户需求只是浅层的一些功能性的需求。并没有考虑到其他的许多需求,如可靠性、扩展性、伸缩性等。这些需求更为重要。
误区九:
物联网就是把生活中的物品联网
除了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家电、智慧出行等,这个世界有很多日常生活之外的东西也要智能连接的。
例如,工厂里的PLC、机器人、数控机床,地底下的挖矿设备,农场的各类机器等。
误区十:
每个人对物联网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实际上每个人对物联网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随便找几个人问他/她物联网是什么,你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要是问的是普通人,他会说物联网就是智能家居。
要是问的是物联网产品提供商,他会基于他们的产品来回答。
例如MCU单片机硬件厂商的会说物联网就是IoT芯片,云计算厂商则会说物联网就是IoT Hub。搞RFID的认为物联网就是RFID,搞NB-IoT的认为物联网就是NB-IoT。
相信现在,大家对物联网有了更深的了解。随着5G、低功耗广域网等基础设施加速构建,数以万亿计的新设备将接入网络并产生海量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与物联网结合,应用热点迭起。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工业智造,智慧医疗等行业应用不断渗透,物联网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的世界。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