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oLens 2:至今为止交互最自然的MR设备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截止目前最自然的交互设备,自定义手势可以体验灭霸的快感,“打响指”删除一半程序。

首先很荣幸的成为了国内第一批体验HoloLens2的开发者。就算两天后的现在,每当我不经意回想起体验HoloLens2 的那一刻,仍能确信未来的震撼曾经触碰在我的掌心。

从2016年5月23日HoloLens一代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我们作为一个创业团队,为客户和合作企业定制了上百个混合现实专用软件。因为我们团队只做HoloLens项目,可以说款混合现实设备是我们团队的“衣食父母”。

1)开始

首先分享一个很有价值的经验,在体验高科技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设备开机之前。

首先——要拍照发朋友圈:

因为比周围的朋友更早地体验到设备,这样才能满足你的虚荣心。

2)体验

输入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触碰未来”而不是“看到未来”,就是因为HoloLens2的输入体验让人感到超乎想象的优越。整个使用的感觉就如同我的双手完整的侵入了虚拟世界。

我曾一度怀疑真实的手部操作和虚拟的位置会有一定偏差,但体验过程中虚拟图像和手部完美的重合在了一起(绝对位置),对手部动作的捕捉和重现非常完美,虽然微软的工程师说有一点点延迟,但我并没有体会到。

对22个手部关节的跟踪,可以让程序员进行更多的二次开发尝试,比如打个响指删除一半程序(似乎微软内部已经有人这样做了)。   这里比较下之前发布的Magic Leap One设备,MLO也能跟踪到手部关节,但所有内置手势识别都是静态的,在我看来似乎更多的是算法实力的差距。   没错,HoloLens 2 是目前所有VR/AR/MR设备中最棒的输入设备。同时微软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输入处理建议。(在后面相关课程里)

成像

对于基于波导成像的MR设备来说,视场角和FOV的大小是至关重要的体验因素。四年前发布的HoloLens一代,就是因为可视区域相对狭窄,饱受客户诟病。

对于HoloLens2 官方的资料是从一代的可视角度从36度提升到51度。   在实际体验上二代有了显著的提高,官方说明整个可视范围比上一代产品提高一倍。实际的体验中可视范围扩大体验明显,特别是纵向的可视范围,但仍然能看到成像边缘。

通过虹膜的识别,每次更换佩戴的时候系统都会提示重新矫正对焦,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对焦的设备佩戴起来首先是物体成像距离的错位导致眼部很难受,同时会导致较小的文字无法阅读。

眼球跟踪

HoloLens 2 和Magic Leap One 一样,在硬件上提供了眼球追踪的组件,系统可以识别2度角的眼球变化(大约是手臂距离的拇指长度)。其追踪精度可以媲美现在最好的医疗眼动设备。

官方并不建议把眼球追踪作为一个独立的输入方式来使用,因为大部分用户对眼球的使用习惯并不可控。比较好的使用方式是配合手势输入,或者单纯用于收集用户信息。

在实际的体验中,眼球的捕捉是非常灵敏的,配合手势操作可以做到看哪打哪的味道,设计好了对体验的提升很重要。

舒适度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心后移。之前的HoloLens一代设备因为中心太过靠前,导致容易滑落和佩戴不舒适都在第二代产品上得到了解决。

HoloLens系列优于Magic Leap系列的最重要因素,能在使用的时候佩带眼镜,这个重要特性也被保留了下来,别看这简单的“能否配单只眼睛”,这个是决定能否做商业2B项目的关键点。

另外一点就是可以被抬起的护目镜设计,作为程序员来说,开发时候不断佩戴和摘取设备带来的心理负担被这个方法给解决了,现在只希望这个设计能结实点,不要开发两年后断掉。

3)课程和收获

整个体验最有价值的是,期间三个微软美国总部过来的工程师,对 HoloLens2 的相关知识讲解。

分别是:

HoloLens2的介绍和新的硬件特性

OpenXR的相关介绍

HoloLens2开发中输入部分的讲

4)未来

HoloLens是MR领域的开拓者,让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了美妙奇特的体验。HoloLens2,把我们从故事的序章代入到了开篇。我相信混合现实这个领域终究从体验和尝试进入到了使用和提高的时代。

工业,军事,医疗,教育,建筑等行业都会从这个混合现实的时代中受惠。我们的国家也会大力发展自己的混合现实产业。   而对于我们这种早期的参与者,能成为这个史诗般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感到兴奋的同时,也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使命和动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