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相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物联网

766人已加入

描述

目前为止,智能相机经历了四代技术发展史。智能相机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处理器技术难以适应小型封装,并且计算能力非常有限。这些智能相机通常具有定制硬件以加速特定的机器视觉算法,例如边缘检测,并且不易编程。

第二代智能相机使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进行计算。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了基于DSP的智能相机,可以说它建立了智能相机市场。这些智能相机具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小巧的外形,并且隐藏了编程DSP的难度。第二代智能相机在2000年代进入市场。这些相机使用笔记本电脑技术,提供良好的计算能力和熟悉的Windows编程环境。由于X86处理器的额外组件和功耗,基于PC的智能相机比DSP同类产品更笨重。

大约在同一时间(2004年),小型智能相机开始使用“神经网络”处理器。后来,为智能手机开发的处理器和技术已经足够用于智能相机。这些智能相机正在掀起价格下降和大量消费者智能手机产生的处理器性能以及标准软件适应智能手机的浪潮。

第四代:软件成为产品

第四代相机体积小,功率低,并且具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可用于许多中低速机器视觉任务。软件是您轻松设置和编程智能相机的关键。就像智能手机一样,软件成为我们心目中的产品。智能相机的用户界面完成两项任务。首先,它通过使用图形交互使设备编程更容易。其次,它封装了特定领域的知识,因此我们不必知道或记住技术细节。

为了便于编程,智能相机应具有图形用户界面(GUI)以指定操作,参数和程序流程。例如,程序流程可以由通过数据或控制路径连接的操作框的图形指定。或者,您可以使用鼠标选择图像区域,然后单击图标以指定对这些区域的操作。列表用于指定操作和偶然操作的顺序,例如发送超出容差部分的拒绝信号。另一种类型的接口使用图形树结构来表示顺序程序流和分支。

随着消费产品的浪潮,智能相机将变得更快,更强大。智能相机将为智能相机网络提供新的连接形式。例如神经网络,以加速特定任务。已经并将开发专用智能相机用于大批量市场中的任务,例如汽车中的行人和障碍物检测或娱乐控制台中的3D成像。智能相机在过去几年里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是它的发展还在继续。

来源:朗锐智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