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扫地机器人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早期的扫地机器人只能实现室内的简单清扫,在房间内随机游走,经常出现碰壁现象。而如今随着SLAM技术在扫地机器人中的应用,目前的扫地机器人已变得非常智能了,可通过传感器对室内的环境进行扫描建图,并实现自主规划式清扫,还能做到自主回充、断点续扫等功能。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总结出,扫地机器人要真正实现智能清扫,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知道自己在哪(定位):也就是扫地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清楚自己所在房间的具体位置。
2.了解周围环境是什么样子(建图):也就是需要知道整个房间的地面结构信息。
3.该如何到达指定地点(路径规划):当扫地机器人要到达某个指定地点时,它能以最优路线到达目的地,并绕开障碍物。
有以上三大能力的扫地机器人就能变的非常智能了,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室内随机乱跑,而是可以从任意位置出发,根据建立好的地图实现规划式清扫,当然,扫地机器人也会根据当前定位及清扫情况,在建立好的地图基础上进行实时更新。
看完上面的例子,我们再回到SLAM的定义上,SLAM就是机器人从未知环境的未知地点出发,在运动过程中通过重复观测到的地图特征(比如,墙角,柱子等)定位自身位置和姿态,再根据自身位置增量式的构建地图,从而达到同时定位和地图构建的目的。SLAM的全称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目前用于SLAM的传感器主要分为激光雷达及视觉传感器两种。
激光SLAM采用单线或多线激光雷达,一般用于室内机器人及无人驾驶领域,激光雷达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测量更快更准,信息更丰富。激光雷达采集到的物体信息呈现出一系列分散的、具有准确角度和距离信息的点,被称为点云。通常,激光SLAM系统通过对不同时刻两片点云的匹配与比对,计算激光雷达相对运动的距离和姿态的改变,也就完成了对机器人自身的定位。
相对来说,激光测距较为准确,误差模型简单,在室内外环境中均能稳定运行,点云的处理也比较容易。同时,点云信息本身包含直接的几何关系,使得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和导航变得直观。
视觉SLAM也有类似的特点,它可从环境中获取海量的、富于冗余的纹理信息,拥有超强的场景辨识能力。早期的视觉SLAM基于滤波理论,其非线性的误差模型和巨大的计算量成为了它实用落地的障碍。近年来,随着具有稀疏性的非线性优化理论(Bundle Adjustment)以及相机技术、计算性能的进步,实时运行的视觉SLAM已经不再是梦想。
视觉SLAM的优点是它所利用的丰富纹理信息。例如两块尺寸相同内容却不同的广告牌,基于点云的激光SLAM算法无法区别他们,而视觉则可以轻易分辨。这带来了重定位、场景分类上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同时,视觉信息可以较为容易的被用来跟踪和预测场景中的动态目标,如行人、车辆等,对于在复杂动态场景中的应用这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激光SLAM及视觉SLAM都有其局限性,未来相互融合将是大势所趋,但从目前两种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相对来说更为成熟,产品落地也更为丰富。
目前,以思岚科技为代表的激光SLA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迎宾机器人、商场导购机器人及银行柜台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思岚科技主要以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作为核心传感器,配合高性能SLAMWARE模块化定位导航解决方案,能直接完成地图建立、路径规划以及运动行走控制,无需额外计算,方便用户快速集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