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智能安防如何设计?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建筑工地智能安防有多重要?相信许多朋友都有所了解。而对于建筑工地智能安防的设计这一块自然是重中之重。那么,建筑工地智能安防如何设计?

一、场景痛点

1、建筑工地布线多有不便,进行基础网络架设比较困难;

2、工地上的钢筋、钢管、零星材料到处堆放,管理难度大;

3、工地进出人员复杂,小偷常来光顾,贵重施工机械被恶意破坏;

4、工人们不注意安全细节,稍不留神就可能受伤,各类事故频发;

5、担心发生工程事故,如塔吊倒塌、基坑基槽坍塌等,工地缺少监控管理;6、强电设备林立,环境复杂,易破坏高压线路导致高压事故发生。

二、方案简介

本方案适用于不同施工阶段的建筑工地场景监控。针对车辆/人员出入口、塔吊、围墙边界、施工区、办工区、工人生活区、材料存放区等重点安防区域监控而设计。通过前端摄像头、后端录像机、室外网桥、远程萤石云平台等设备,实现智能人车识别报警、远程监控、高效存储、无线传输等功能需求。加强建筑工地的安全性能,预防闲杂人等闯入工地。提高建筑工地的管理效率,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工地人员的生命财产提供保障

三位一体”:智能识别+声光震慑+喊话警戒

针对车辆出入口/人员出入口/围墙等尘灰较大区域、内部仓库/材料堆放区/高压线区/

工人生活区等重点防护区域,推荐安装筒型智能警戒摄像机(符合IP67防尘防水等级)。

该摄像机支持智能识别人车报警功能,识别准确进而大大降低因其他干扰而产生误报。配置区域入侵和越界侦测等侦测方式,可实现一旦识别人或车闯入,即可触发声光震慑、远程推送消息,通过远程手机喊话警示和远程监控施工现场情况进行管理调度,以免发生破坏高压线路的情况。

因工地噪音较大,则可在摄像机上加装智慧音柱。摄像机就近接入交换机,通过交换机接入网络。日夜全彩,尘雨无惧

工地过道、施工作业面、基坑临边、特殊角落等区域夜晚光照较低,甚至全黑无光,推荐安装筒型全彩摄像机(符合IP67防尘防水等级)。

该摄像机不仅配有超低照度感光芯片,24小时彩色监控。且其可见光补光成像,对于易起尘的环境,能有效避免粉尘对红外成像的影响。

高空远视,一览无余

塔吊是工地中危险度很高的大型机械之一,也是工地监控的制高点,通过安装400万超清网络球机可对工地各区域实现全面监控(包括塔吊吊壁、塔吊主体、吊勾、施工作业面、人员安全帽佩带等)。

该球机支持360度旋转灵活监控,32倍光学变倍放大,能看清200米外的人脸等细

节,且150米红外补光满足夜间监控需求,可插卡(256G存储卡)实现本地存储备份。

球机可安装于井子架上,操控室下方,操控室建议安装音频海螺摄像机,与球机一同通过网线与无线网桥连接。电源可从塔吊的操控室中获取,监控视频就能从塔吊直接传输到工地的监控中心。

电梯慧眼,简单可靠

施工电梯环境复杂,内部空间狭小,推荐安装2.8mm的海螺型全彩摄像机,同时具备IP67的防尘防水等级。为了减少电梯井道布线(减少视频画面受线路干扰),采用室外1公里无线网桥实现网络传输。

远程实时监控现场一目了然

手机下载萤石云视频APP,管理人员只需简单操作,就能实现消息报警、喊话、上下左右远近控制球机、回放等常用功能(需设备支持),还能将视频画面共享给相关人员来查看施工现场实时情况。

管理人员不用去现场就可以掌控工地细节,随时随地查看人员是否在岗、是否是安全操作,现场劳动力分布一目了然。

无需部署网线,无线传输稳定

建筑工地面积大、布线难,且监控点位多,本方案主要采用工地专用无线网桥,不仅解决监控信号传输问题,还无需花费大量人力挖地布线。设备支持无线自动选频功能,避免网桥之间的频率干扰,保障视频监控数据传输的稳定。

工地专用无线网桥

摄像机端无线网桥与前端摄像机一同安装(前端还包括安装支架和相关基础设施(防水箱等)),1个中心端网桥可接入8个2M码流的摄像机。

摄像机端无线网桥安装在塔吊上(中心端网桥的信号辐射范围为60°,摄像机端网桥需安装在此范围内),多台网桥之间的连接需要配置交换机(注:室外使用,一般推荐使用工业交换机;为防止网桥之间的串扰,多台无线网桥之间互相需要间隔1m以上),施工灵活简单,能省去大量的施工时间。

监控易操控,录像好追溯

将海康威视智脑NVR存放于办公区,实时监控整个工地,能对画面的任意切换、定时切换、顺序切换及对前端设备的控制,如云台的上下左右、远近放大等,满足对施工现场及人员的全方位监视需要。

建筑工地面积较大,分布点较多,且在满足全天24小时监控的情况下,需占用较大容量的硬盘录像机。海康威视智脑NVR不仅满足多盘位的大容量存储需求(4盘位/最大支持6T硬盘),Smart265的录像功能大大提升存储效率,如:16个400万摄像机,Smart265存储30天,仅需约3块6T硬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