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无线
(文章来源:爱否科技)
事实上无线充电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早在 1890 年,雷电法王特斯拉就已经完成了无线输电的实验,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各国电力情况的不同,这项技术只能成为想象中的产物。
目前绝大多数手机使用的都是「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给充电板内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进而会产生磁场;两边电路联通之后,手机内的次级线圈会由于电磁感应原理感应出电动势,电路连通后会产生一定的感应电流,经过整流之后就可以传送到手机电池中。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压器就是这个原理。
说起来简单, 实际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就是发热,这主要是由于能源转换效率较低导致的。根据我从专业人士那里了解到的最新消息,在目前半导体发展的水平下,比较好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基本维持在 75% 左右,相对比有线充电能够维持在 90% 以上,使用电荷泵的手机能够达到 98% 以上。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被浪费掉的电能就会转换成热能的形式,导致手机发热。由于锂电池高温会产生巨大的风险,电池越大风险越大,因此几乎所有的手机内都有手机电池管理电路,为的就是让手机在安全的温度内运行。以 iPhone 为例,工厂那边的数据显示温度控制线大概是在 38°C 左右,高于这个温度就会强制充电降频。这也就使得很多高功率无线充电很难长时间维持峰值充电速度。除了发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异物检测。
我们现在都知道无线充电的原理是金属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但是绝大多数金属都是有电磁感应能力的(这也就是金属材质手机很难做无线充电),如果没有异物检测,如果充电器上有异物放置,可能会导致充电器会持续供电,接着电生热,就容易导致充电器过热损伤,甚至引发火灾等风险。
除了异物,目前还有诸如金属手机边框、手机壳等有可能引发的异物检测问题,这些都需要充电器厂商进行检测。
这在业内被称作 FOD 异物检测,Qi 协议认证中必须的一项保证。各个供应商不同的无线充电方案,FOD 是其中差别比较大的一项。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