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承载技术领域已经进入了原始创新阶段

移动通信

308人已加入

描述

70年峥嵘岁月,70年光荣与梦想。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通信业取得了飞速发展,通信行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不断进行技术研发的创新人才,李晗便是中国通信技术研发人才的典型代表。从1993年跨入北京邮电大学的大门,李晗便与通信结缘,徜徉在通信技术学习和研究的海洋中。从大学到研究生再到博士,长达九年的专业深造,锻炼了李晗专注技术、开拓创新的底色。2002年从北京邮电大学博士毕业后,李晗便一直从事光通信的研究,作为杰出的创新者,见证了近20年中国光传输网络的演进和发展。在中国移动研究院的工作过程中,面向中国移动现网应用与长远发展需求,李晗坚持通过技术创新助力打造先进的基础网络,坚持通过标准开拓聚焦产业发展方向。

光通信技术创新对落实“宽带中国”“网络强国”等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而光通信从跟随西方国家到实现中国技术引领,走过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据李晗介绍,1G、2G时代,主要采用SDH/MSTP技术进行传输,SDH是由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出并主导,我国处于跟随地位。3G、4G时代,中国移动采用PTN的技术进行3G、4G的承载,中国主导的PTN与美国主导的PSN技术并驾齐驱,但PTN仍然不是中国原创技术。5G时代,网络对带宽、时延、时间同步提出10倍以上更为严苛的要求,为满足5G对传输的需求,李晗带领团队提出了新一代传输技术体系——切片分组网络技术(SPN),并且实现了系统性原创技术在ITU-T的标准立项。

李晗及其团队始终把创新作为责任,在数次通信技术的大变革中提前布局把握机会,通过创新驱动了一次又一次光通信技术的选择和发展,从而在新技术浪潮中始终占据前沿。

锲而不舍,将PTN标准由国内推向国际

3G时代,无线网络向IP化发展,回传技术能否抓住十年一遇的换代机会实现IP化变革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传输网技术方向的选择也引发了业界的大讨论,中国移动最终选择了PTN技术。

当时,PTN标准还不成熟,同时产业利益巨大,导致“斗争”成为PTN发展的关键词,既有数据产业和传输产业之间的“斗争”,也有IETF和ITU-T国际标准组织之间的“斗争”,还涉及到中国和美国通信产业的竞争,推动难度可想而知。

李晗犹记得在2010年的IETF第79次会期间,国内外许多专家与ITU-T传输组管理层一起彻夜奋战,准备第二天介绍PTN技术的材料,在会议期间却被临时取消发言,在此突发情况下,李晗经积极沟通协调最终在闭幕大会上完成了报告,推进了PTN的国际化认知,也推进了IETF与ITU两大标准组织联合制定PTN相关标准进程。

PTN在ITU-T标准推动也异常困难,其核心标准G.8113.1受到多方阻击,经历了大会投票通过,美国动用国家文稿否决,最终在4年一度的ITU的WTSA大会进行表决,才获得通过,可见整个产业对PTN标准化的关注程度以及不同技术竞争的激烈程度。

革新换代往往是追赶的最好时机,李晗带领团队不断完善PTN技术,推动产业发展,锲而不舍,最终将PTN标准由国内推向国际,实现了我国在传送网国际标准方面的突破。

开拓创新,由参与者融入国际标准核心圈

近年来5G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5G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5G传输网络的规模与战略意义巨大,成为产业竞争的必争之地。为满足5G的苛刻需求,李晗带领中国移动团队,联合国内研究机构和主要设备制造商,经过多年持续技术攻关,创新提出了切片分组网(SPN)技术体系。SPN一诞生就引发了产业界的热烈讨论,其中创新的架构、帧结构和OAM方案等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而一项技术要想成功推进并非易事,国际标准是首个难啃的“硬骨头”。

原创性技术要想在国际标准中得到认可并成为标准必然会经历一个十分艰辛的历程。在标准组织中,很多席位都由国外专家担任,他们习惯于欧美公司提出技术,当中国突然提出一项新技术,而他们对这个技术的背景、可行性及先进性都不清楚,很容易对这项技术产生质疑。因此,在中国移动提出SPN时,国外专家提出了很多非常尖锐的问题。为此,中国移动联合合作伙伴提交了数百篇文稿,向ITU-T SG15阐述SPN的技术框架、基本原理和各项关键问题。

李晗表示,2018年10月ITU-T SG15全会上SPN的艰难的立项过程仍历历在目。在会前,中国代表团已经早早就SPN立项做了充分准备,协调各方准备了数十篇文稿,并于会前提前沟通发给了国内外标准化专家。然而从会前收集到的各方反馈消息,ITU部分管理层及部分国外标准化专家对中国提出的SPN持非常质疑的态度,一些和国内合作密切的国外专家甚至委婉地进行了提醒,立项希望渺茫。然而,以李晗为代表的标准化专家团队在参会期间仍然没有放弃希望,把握每个会上会下的讨论机会去阐述SPN的技术特点以及优势,不断协调和争取,终于得到了ITU管理层的回应。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全会期间,ITU-T SG15的主席把我邀请到他的办公室,连续3个中午进行了交流。第一个中午,ITU-T SG15主席邀请IEEE的一位专家、WP3主席以及这个课题相关的Q11的两位报告人参与讨论,他们5个人问了我8个问题,让我一一进行解答。”李晗回忆道。面对多位标准领域的资深专家,一项技术的问题所在很容易暴露无遗。而要想赢得业界众多资深技术专家的认可,技术的先进性、完善性必不可少。经过连续3个中午的“审判”,各位专家对SPN有了全面的认识,李晗也解答了技术专家对SPN的疑问,消除了对SPN的疑惑。通过3个中午、8个问题的解答,以及标准会议上的逐个澄清,SPN开始赢得了支持和理解,并在那次会议上最终成功促成了SPN的立项并命名为G.MTN。

谈起SPN立项,时任ITU-T SG15中国专家组组长朱洪表示:“SPN首次实现了中国的整体原始创新技术在ITU-T SG15实现国际标准化。目前,中国不仅在5G移动通信技术方面处于局部领先地位,同样在5G传送网技术方面也引领着国际发展方向。”另外,朱洪表示:“5G移动通信充分展示了我国在5G移动通信技术上的优势,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我国通信产业发展不可撼动的世界一流的主体地位。这其中,李晗博士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回顾SPN的标准化历程,中国代表团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促成立项的ITU-T SG15全会上围绕5G承载的文稿基本都是由中国公司提出的,比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中兴、烽火等,这是中国整个传输产业的进步,这也表明中国在承载技术领域已经进入原始创新阶段。

众志成城,中国通信产业逐渐走在前列

当谈及SPN之所以能成功立项的原因时,李晗表示中国原创技术主导国际标准看上去很艰难,但又是水到渠成的。

首先得力于中国通信行业的大力发展,华为、中兴、烽火等国内企业的在光通信领域研发实力大大增强,中国的运营商、制造商、科研机构的整体创新能力已经走到世界前列,中国提出的很多技术的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非常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国内的人才队伍也在不断成长,培养和涌现出了很多标准化的人才,包括程伟强、张德朝、韩柳燕、王磊、李芳、钟其文、刘爱华、古渊、李日欣、董喜明、徐丽、陈捷、韩震、杨健、张元斌等等,李晗一口气列出了十多个专家的名字,充满了对国内标准化团队的骄傲。

此外,在SPN技术创新和标准化推进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业界老一辈专家的指导,包括朱洪、毛谦、张成良等,在标准推进的方向和方法上都给予了很有价值的指导,在产业的协同和推进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直在路上,技术创新永不止步

创新永不止步,李晗及他的SPN团队将继续深入对SPN的研究和推进工作。在今年7月的ITU-T SG15全会上,中国移动联合业界合作伙伴提出了4项MTN系列标准立项获得批准。可见,SPN和与SDH、OTN一样,成为一个新的传输技术体系。除此之外,中国移动还联合产业链各方在OIF、IETF、CCSA等标准化组织中同步推进SPN接口、L3转发等关键技术标准。

针对SPN下一步的发展,李晗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研究让SPN更加灵活,也正在探讨SPN与TSN结合,未来管控系统引入人工智能。SPN在设备方面也会一代一代地演进。”同时,李晗也希望SPN能走向海外。接下来中国移动将向海外运营商做一些SPN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希望海外运营商也认识到SPN的好处,把SPN作为5G的主流承载技术,让SPN的整个产业生态更加繁荣。面向下一代光通信演进,李晗已经带领团队瞄准和开始了6G承载、天地一体高精度时间同步网络等方向的研究和探索。

在短暂的采访过程中,李晗被同事打趣地称为“拼命三郎”,虽然SPN的创新之路让他没有“喘息的机会”,但是李晗对于SPN的热爱仍溢于言表,李晗堪称SPN的金牌代言人。采访结束后,李晗兴致勃勃地带领记者参观了他引以为傲的展柜,展柜中珍藏着光通信团队多年来的各项荣誉证书,以及华为、中兴等厂家自研的SPN芯片,一颗颗SPN芯片在他的眼里充满了“中国芯”的希望,也让记者感受到了中国新一辈科研专家的执着与追求!

来源;通信世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