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纤通信行业的发展史介绍

移动通信

307人已加入

描述

在当了5年下乡知青后,张明天成为北京邮电大学77级大学生,从此开始了通信生涯,学电信、干电信直至退休。作为资深通信人,张明天说:“我们这代人有幸经历了中国通信大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十分幸运。”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张明天跟记者讲述了她的通信人生。

参与中国第一个实用光传输系统工程

1982年毕业后,张明天被分配到武汉市电信局,参与了我国第一个光纤通信实用系统建设(简称“八二工程”)。1982年12月底,这条从汉口到武昌,穿城区跨长江,全长13.6公里的8Mbit/s市话光缆正式开通启用,标志着我国开始走进数字通信时代。

据了解,“八二工程”的建成是我国光纤通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自主开发的光纤通信技术已由基本技术的准备阶段,发展到实用化、定型生产和应用推广阶段。它使光纤通信由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对迅速改变我国通信落后面貌,加速国家信息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回忆当时参与“八二工程”的过往,张明天讲道,“八二工程”是邮电部的重点工程。当时武汉邮电研究院主要负责光器件、光传输等产品的研制,赵梓森院士亲自领导整个项目,是整个项目的总负责人。

“我当时从北邮毕业,分配回武汉市电信局,被派到‘八二工程’项目组。那时候经常会跟赵梓森院士一起工作,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我们有很深的影响。那时候的设备十分简陋,光纤在机架的背后都是垂挂着的,不是现在看到的插接件。赵梓森院士亲自在那里看着,叮嘱大家不要从机架背后走来走去。设备虽然比较简陋,但是经过武汉邮电研究院等机构的科研人员的精心调测,使用效果非常好。”

参与了中国第一条长途光缆工程

“八二工程”的成功为后来的光缆建设树立了标杆。从此光纤用于城市本地网的传输迅速推广,同时光纤用于长途传输开始起步。1986年吴基传部长到武汉邮电研究院视察工作,指示说,湖北应该充分利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在光纤通信领域的优势,大胆尝试长途光传输。于是中国第一条长途光缆——汉荆沙光缆开始规划建设。汉荆沙光缆是武汉—荆州—沙市的省内二级干线,1987年建成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当时话务量飙升长途电路严重不足的问题。从此光缆用于省内二级干线迅速普及。

在此基础上,1989年邮电部开始规划建设全国一级干线光缆,即八纵八横光缆。其中第一条是从南京到武汉的宁汉光缆。这条光缆在1989年10月全线开通。算下来,宁汉光缆的建成到今年正好是30年。30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如今光纤到户早已普及,我国通信事业发展的速度可谓飞快。

全长900多公里的宁汉光缆竣工后,汉渝光缆开始建设。至此,宁汉渝东西干线全线贯通。接下来建设的是京汉广光缆。宁汉渝和京汉广光缆呈十字交叉状,交点就在武汉。所以当时武汉电信局长途机房的面积之大,设备种类之多,一度超过了广东局和北京局。

“回顾我国光纤通信的发展,想想还是很感慨的。我刚毕业那会,基层邮电局的工作目标还是消灭‘摇把子’,现在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3G、4G一路走来,全社会都在谈5G。短短几十年,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迅猛,我们能参与其中,十分幸运。”

对未来通信事业的发展充满期待

经历过我国基础光缆建设的张明天,还经历了通信行业几次大的重组。从邮电部到信产部再到工信部的时代,这期间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从政企合一的邮电局,到政企分开、邮电分营,再到寻呼剥离、移动剥离、联通成立、网通成立、电信重组等等。

“我们这一代人不仅经历了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还经历了整个中国通信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这些组织机构的变化都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对于个人来讲也是十分难得的学习历练机会。”张明天说。

关于通信行业未来的发展,如今很多人认为通信行业红利消退,行业下行,但是张明天说未来应该是通信业的社会功能更加重要的时代。如今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网络之于社会之于各行各业,就像电一样须臾不可缺少。到了5G时代,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就像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电。网络发展经历了从娱乐互联网到今天的消费互联网,目前正在走向产业互联网。

“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基础设施十分重要。它就像空气、像水,人们须臾都不能离开。当通信成为基础设施的时候,未来有了各种各样的应用,运营商对社会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所以运营商依然是这个社会非常重要的存在,运营商应该有自信心、有自豪感,从这样的高度去做好网络。未来的网络发展方向一定是智能化的。”

相信年轻人一定超越前人

由于通信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不少年轻人加入通信行业后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表示十分迷茫。对此,张明天表示:“任何时候,都有人坚定也有人迷茫。这一代年轻人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看重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这说明社会在进步。重要的是不要去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看重长远发展的平台,无论最后是哪一种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和不适合。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相信年轻人一定会超越前人。”

在采访最后,张明天说,中国通信行业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无数通信前辈作了巨大贡献,上至院士专家,下至普通的线务员、话务员,愿借此机会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来源;通信世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