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
(文章来源:CTI论坛)
第一代工控机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盛行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逐渐淡出工控机市场,其标志性产品是STD总线工控机。STD总线最早是由美国Pro-Log公司和Mostek公司作为工业标准而制定的8位工业I/O总线,随后发展成16位总线,统称为STD80,后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吸收,成为IEEE961标准。国际上主要的STD总线工控机制造商有Pro-Log、Winsystems、Ziatech等,而国内企业主要有北京康拓公司和北京工业大学等。
虽然同时期发展起来的还有VME总线和Multiplus总线等,但它们在中国始终都没有形成气候,安装数量、应用范围和影响力都比STD总线小得多。
90年代末期,ISA总线技术逐渐淘汰,PCI总线技术开始在IPC中占主导地位,使IPC工控机得以继续发展。但由于IPC工控机的结构和金手指连接器的限制,使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散热和抗振动等恶劣环境适应性问题,IPC开始逐渐从高可靠性应用的工业过程控制、电力自动化系统以及电信等领域退出,向管理信息化领域转移,取而代之的是以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为核心的第三代工控机技术。值得一提的是,IPC工控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PC-based时代,对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二代工控机技术里,还需要提及一个比较成功的技术——PC/104总线技术。基于ISA总线的PC/104总线问世于1992年,自层迭式结构,具有尺寸小、结构紧凑、功耗低、可靠性高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军事和医疗设备。1997年PC/104扩展成PC/104-Plus,增加了PCI总线定义。PC/104总线工控机依靠自身的特点和不断地完善,还将继续在其传统优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PCI总线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以及IPC工控机的局限性,促进了新技术的诞生。作为新一代主流工控机技术,CompactPCI工控机标准于1997年发布之初就倍受业界瞩目。相对于以往的STD和IPC,它具有开放性、良好的散热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及可热插拔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工业现场和信息产业基础设备的应用,被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是继STD和IPC之后的第三代工控机的技术标准。
采用模块化的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技术开发产品,可以缩短开发时间、降低设计费用、降低维护费用、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CompactPCI是PCI总线的电气和软件加上欧洲卡,它具有在不关闭系统的情况下的‘即插即用’功能,该功能的实现对高可用系统和容错系统非常重要”,2004年度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指南中的这段话,概括出了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的主要特点和重要性。国家“发改委”也已经把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列为主要产业化项目之一。
2001年,PICMG2.16将以太网包交换背板总线引入到CompactPCI总线标准中,为电信语音增值服务设备和基于以太网的工业自动化系统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2002年,PICMG颁布了面向电信的新标准AdvancedTCA,简称ATCA。ATCA比PICMG2.16有更大的规格和容量、更高的背板带宽、对板卡更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更高的供电能力以及更强的制冷能力等。ATCA不是应用在电信上的第一个开放式平台,但它是第一个由电信专家专为电信应用设计的电信平台,也主要是为了解决电信系统目前主要面临的系统带宽问题、高可用性问题、现场升级问题、可伸缩性问题、可管理性问题以及可互操作问题,并最终降低成本。
仪器和仪表是工业自动化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CompactPCI向仪器仪表领域的扩展总线就是PXI总线。PXI产生于1998年,主要是面向“虚拟仪器”市场而设计的,但已经不局限于测试和测量设备,正在迅速向其它工业控制自动化领域扩展,并与CompactPCI总线互相补充和融合。PXI总线工控机不但具有VXI的高采样速率、高带宽和高分辨率等特点,而且具有开放性、软件兼容性和低价格等优势。一般来说,3U PXI产品用于构造便携式或小型化的ATE测试设备、数采系统、监控系统以及其它工业自动化系统。6U PXI产品主要应用在高密度、高性能和大型ATE设备或工业自动化系统中。
21世纪的头20年是新一代工控机技术蓬勃发展的20年。以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为代表的第三代工控机技术将在近几年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并在中国信息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