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
四通八达的电网,纵横神州大地,连接城市乡村,进入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和幸福,见证了新中国70年的辉煌蝶变。从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80%以上为无电人口,到如今架空线入地、手机APP购电、智能电器进入普通居民家中。70年来,中国电力工业经历了由弱变强、由落后变先进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不断壮大的电网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也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报与您一起见证新中国电力事业的巨大变迁,一起去感受生活的幸福美好。
1958年出生的王忠利,居住在上海的弄堂里,家中有12个兄弟姐妹,人口“最高峰”时,全家15口人得挤在只有25平方米的两间房里。年少时,王忠利家里的电器仅限于两盏电灯。“那时电灯瓦数小、不太亮,老人叫那是‘蜡烛火’。小时候家里连电风扇也没有,更别说电视、空调了。”王忠利回忆。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电力发展基础薄弱。1949年,中国人均年发电装机容量仅为3.4瓦,人均年用电量仅9千瓦时。那时,有限的能源基本用于工业领域,很难保障居民生活用能。农村地区基本无电,大城市虽有电力供应,但常常受限。
光辉岁月,沧桑巨变。中国电网走过了70年,实现了起飞、转型到跨越的惊人巨变。如今,中国已成为电力装机世界第一大国和电力消费世界第一大国,国家电网也已成为全球并网装机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高、资源配置能力最强、安全水平最好的特大型电网,为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再热的天,我们也能开着空调睡到天亮了,家里的电器越来越多,生活也越过越好!”王忠利开心地说。
用电生活的巨大变迁,背后折射的是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组建成立,电网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机遇,实现了规模从小到大,输电能力从弱到强,结构从孤立到互联的历史性转变。2011年,西藏与西北电网实现异步联网,除***外中国电网基本形成了全国联网的互联电力网络。到2018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已累计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压工程,形成了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2018年,全国发电量达到6.99万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9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达到4945千瓦时,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推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比越来越高。大体量的新能源装机增长,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新能源发电还是新能源消纳比例的提升,都离不开安全、绿色、高效且具有平衡调节能力的电网。
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作用,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和电能替代,充分发挥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和市场平台功能,提高电网平衡调节能力和源网荷协调互动水平,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深化再电气化进程,积极推动绿色清洁发展。目前,国家电网已制定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30项重点工作,构建起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进一步促进了能源绿色转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大城市已跻身国际一线大都市行列,居民生活品质和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用能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配电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用户对电网服务感受和体验的最直观对象,在助推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结构转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此,2017年,国家电网部署了“建设智能现代城市配电网,提高建设标准、设备质量和自动化水平,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型城市试点建设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等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重点任务,建成了标准统一的配电网架结构,供电可靠性显著提升。未来,国家电网将以配电网精益化管理和提高可靠供电水平为重点,持续提升配电网标准网架、设备技术和智能化管控水平,强化不停电作业能力建设,推动中国城市配电网向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方向迈进。
今年年初,面对新时代电力发展的要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了“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核心正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打造新一代电力系统。这一新型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高比例接入、新型用能设备广泛应用,集成先进输电、大规模储能、新能源友好并网、源网荷储互动、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具有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开放共享特征。未来,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不断深入,泛在互联、协调互动、智能友好的能源互联网将有力保障各种能源生产主体和用能设备灵活接入,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人们用电带来更多便利,造福整个社会。
来源:亮报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