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aLinux入门指南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步骤1:下载安装程序

您将需要下载与该版本相同的PetaLinux安装程序。您应该在系统上安装的Vivado和SDK。这意味着,如果已安装Vivado和SDK 2015.4,则应下载PetaLinux 2015.4。下载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下载完成后,创建一个目录,您希望将PetaLinux工具安装在该目录中。在终端上,将目录(cd)更改为安装程序的目录。被下载到(可能是 Downloads )中,并使用指向您刚创建的目录的指定路径运行安装程序。

步骤2:安装PetaLinux

软件

下载完成后,创建一个目录,您希望在其中安装PetaLinux工具。在终端中,将目录(cd)更改为下载安装程序的目录(可能是下载),并使用指向您刚创建的目录的指定路径运行安装程序。从主目录开始,输入以下命令(也在上面的屏幕截图中)。

mkdir PetaLinux

cd下载

。/petalinux-v2015.4-final-installer-dec.run 。./PetaLinu x

这只是安装位置的一种选择。您可以将PetaLinux安装到任何(典型)目录中,只要您拥有正确来源的工具(我们将介绍),它就可以正常工作。 PetaLinux工具使用了最终用户许可协议(EULA)作为工具使用的一部分,但是PetaLinux不需要Xilinx的许可即可运行。

第3步:下载依赖项

软件

与许多软件开发工具一样,您将需要各种依赖项为了使PetaLinux能够运行。您的计算机上可能已经安装了许多软件包,但可能没有安装。下面包括依赖性的完整列表(对于Ubuntu)。

tofrodos

iproute

gawk

gcc

git-core

make

网络工具

ncurses-dev

libncurses5-dev

tftpd *

zlib1g -dev

flex

野牛

lib32z1

lib32ncurses5

lib32bz2-1.0

ia32gcc1

lib32stdc ++ 6

libselinux1

PetaLinux使用对32位库的依赖项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包括所示的那些特定库为了使其正常运行(即使有些看上去多余)。另外,PetaLinux可以利用tftp服务器来简化开发过程,但功能并不是必需的。要使用的指定服务器软件包是tftpd,但是我使用了tftpd-hpa,建议您这样做。如果您不熟悉它的设置过程,可以看看此快速的Instructable。

下载这些文件与通过apt-get获得的任何其他模块相同,但是当您进行以下函数调用(或参见上图),您只需在同一行中输入每个模块的名称,并在它们之间使用空格。

sudo apt-get install tofrodos iproute gawk(等)

其他Linux发行版的依赖项列表也可以从第10页开始的PetaLinux文档中找到。

步骤4:设置Bash和源设置

软件

软件

PetaLinux工具要求您使用“ bash”作为外壳,而不是“破折号”,如果您使用“重新运行Ubuntu。要更改此设置,只需输入以下命令,它将默认设置从‘dash’设置为‘bash’。

sudo dpkg-reconfigure dash

接下来要注意的是将在终端窗口中使用供PetaLinux使用的工具。这分别包括Vivado和PetaLinux安装目录中的“ settings64.sh”和“ settings.sh”文件。为了避免每次都需要在外壳程序中键入源命令,可以在.bashrc脚本中添加几行。要在整个系统范围内进行修改,请使用文本编辑器打开.bashrc文件。对于Ubuntu,这将是/etc目录中的bash.bashrc(请参见下面的命令和/或上面的第一张图像)。

sudo gedit/etc/bash.bashrc

打开脚本后,添加两个命令以获取适当的文件。请注意,此处指示的路径只是我的安装目录所在的路径,因此您的特定文件路径可能会有所不同。

source/home/nate/Documents/plnx/2015_4/petalinux-v2015。 4-final/settings.sh

source/opt/Xilinx/Vivado/2015.4/settings64.sh

添加两行后,保存更改并关闭编辑器。

步骤5:创建一个项目-新建项目(可选)

软件

要使用PetaLinux,您需要一个PetaLinux项目目录才能工作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全新的项目或使用板级支持软件包(BSP)中提供的参考设计来完成。创建一个新项目将为您提供一个基本模板,从中可以开始开发。只需转到要在其中创建项目的目录,然后输入以下命令即可。

petalinux-create --type project --template zynq --name test_01

‘-type’参数应保持为‘project’,‘-template’参数应为您所面向的支持架构(zynq,用于Ultrascale芯片的zynqMP或用于FPGA中实现的软处理器的microblaze)结构),并且‘--name’参数可以是您要为项目命名的任何名称。请注意,这只是为PetaLinux提供使用的文件夹结构,并且要求您提供构建的几乎所有部分,从第一阶段的引导加载程序到文件系统,而对于Linux开发的新手则不建议这样做。新玩家应该改用BSP!

步骤6:创建项目-董事会支持包

软件

从以下位置创建新项目BSP是开始使用PetaLinux的最简单方法,因为它为您提供了一个已经开始运行的功能齐全且可引导的Linux映像。赛灵思提供了多种BSP可供下载,而Zybo的Digilent BSP也可供下载。下载完所需的BSP后(如果是zip文件,则将其解压缩),然后转到终端并将目录更改为要创建新PetaLinux项目目录的位置,然后输入以下命令。

petalinux-create -t project -s

在此,“-t”等效于上一步中所述的“ --type”(其参数应保留为“ project” )和“ -s”是源代码,并在其后跟随要使用的BSP的绝对文件路径。 (即/home/nate/Downloads/ZyboPmodPack.bsp)。

步骤7:配置,构建和打包

软件

软件

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此步骤非常简单,但是如果您不熟悉从头开始编译Linux映像的过程,则需要在后台接受一些“魔术”。可以说,在PetaLinux的配置和构建过程结束时,您将具有内核,文件系统,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引导加载程序以及已编译的设备树,并准备将其部署到硬件目标。要在刚创建的BSP项目上运行配置,请将目录更改为使用‘petalinux-create’命令创建的目录,然后键入以下内容。

petalinux-config

这将为您的PetaLinux项目初始化一个配置菜单(请参见上面的第一张图片)。请确保您的终端窗口至少是其默认尺寸,否则该菜单将无法启动。根据您的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多种启动选项。由于每种引导方法的设置和操作都涉及到一点点,因此将在单独的指南中介绍。如果您使用Digilent BSP,则配置菜单中的默认值会很好,因此只需选择“退出”选项即可退出配置菜单。配置过程将继续进行(这将需要一些时间)。

配置完成后,您需要输入以下命令来构建映像。

petalinux-build

此命令的执行也将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具体取决于您的系统。完成此操作后(再次运行Digilent BSP),输入以下命令。

petalinux-package --boot --force --fsbl 。/images/linux/zynq_fsbl.elf- -fpga 。/images/linux/linux_bd_wrapper.bit --u-boot

完成后,您应该准备好BOOT.bin和U-boot文件。

步骤8:加载到SD卡上

软件

软件

您使用的SD上需要有两个分区。我建议使用一张8GB的卡,第一个分区(您的BOOT分区)的格式设置为 1GB 的文件分配表( FAT )分区(您的rootfs分区)格式化为卡上剩余空间的 ext4 。FAT分区将存储BOOT.bin和image.ub,第二个分区将存储Linux映像的文件系统将是。您可以在终端中使用 fdisk 或 gparted 之类的工具来格式化SD卡。

将这两个文件复制到第一个文件中。 SD卡的分区。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从PetaLinux项目根目录中执行此操作。

cp images/linux/BOOT.bin/media/BOOT

cp images/linux/image.ub/media/BOOT

将启动文件复制到SD卡的BOOT分区后,将根文件系统复制到第二个分区,您的“ rootfs”分区,请使用以下命令。

cp images/linux/rootfs.cpio/media/rootfs

*注意:路径“/media/BOOT”和“/media/rootfs”可能不是SD卡的安装位置,因此应相应地修改复制命令。

将根文件系统和启动文件复制到SD卡的两个分区仍然从PetaLinux项目的根目录中运行下面的PetaLinux命令(也在上面的第二个图像中)。

petalinux-util --update-sdcard- d/media/nate/ZYBO_BOOT

输入最后一条命令,您现在就可以从计算机上卸载SD卡并弹出该SD卡并进行加载它进入您的Zybo。恭喜,您现在已经为PetaLinux完成了该GSG!
       责任编辑:wv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