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将助力中国航空技术的发展

机器人

524人已加入

描述

(文章来源:中科罗伯特机器人学院)

随着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深入,航空制造领域也将工业机器人引入到生产中,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弥补了航空制造中的不足,如作业规划和干涉碰撞检测的自动化程度低、定位标定和离线编程生产准备时间长、对柔性和可拓展性方面考虑不足等。伴随着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进步,未来航空制造机器人将会向智能化、柔性化、灵巧化、协作化的方向发展,让我国的航空制造业水平保持在国际前列。

智能化。提高定位标定、作业规划和碰撞检测的智能程度,才能缩短生产准备的时间,这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人们希望未来的机器人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工作,不是只局限于对动作重复。柔性化。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航空制造的工业机器人更需要具有关节力反馈的能力和关节柔性的轻质机器人,它们在自重小、低功耗、较高负载、自重比和具备柔顺控制能力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灵巧化。航空制造需要在复杂、隐蔽的空间内部进行作业,如飞机壁板内部的监测、标准件紧固及密封,以及进气道的测量、安装、喷涂、检验等,关节式冗余自由度机器人有工作空间大、灵活性高等特点,这些都有利于航空制造业的生产。

协作化。双臂或多臂机器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权威科研机构的重视,ABB、KUKA、YASKAWA等国际知名机器人制造商也都开展了对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已经有利用双臂协调机器人进行航空复合材料自动铺放的示例。

不久我国就将迎来新中国70周年的华诞,在这70年里,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经历了种种磨难,逐渐成为了世界上的航空强国,这离不开政府支持与科研专家们的努力。相信在未来,中国这个既古老又充满着朝气的国家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