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深耕语音交互技术,主导编制行业技术标准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从1999年成立以来,科大讯飞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为导向,不断投入大量科研经费,曾连续五年研发投入占比25%,处在全行业最高水平。正是因为有了这20年的技术沉淀,科大讯飞在行业内才能够异军突起,成为国内智能语音行业的领军者。

在物联网领域,人机交互价值日趋重要,科大讯飞作为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性企业,提出“平台+赛道”发展新模式,把握物联时代新机遇。

深耕语音交互技术,主导编制行业技术标准

语音交互技术是科大讯飞的核心关键技术,作为以技术为主导发展的企业,科大讯飞坚持深耕语音交互技术研究,力争走在行业前端。

当前,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语音技术也从较早期的行业应用迅速转变为大众化应用,基于各种智能终端设备的语音应用不断涌现。但目前国内各大语音技术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客户端开发组件的接口、形式不一,尤其是在智能家居行业,使得其开发、维护和运营存在难度。

因此,科大讯飞根据其多年语音技术经验,提出加强行业技术标准研制,推动语音交互技术标准的统一。2017年,科大讯飞主导编制的《中文语音合成互联网服务接口规范》和《中文语音识别互联网服务接口规范》两项国家标准获得批准发布,明确定义了客户端访问、调用云端的语音服务的接口形式,以规范语音合成服务提供方式,方便客户端的集成调用,促进语音交互应用的推广发展。

打造语音开放平台,加快应用场景创新

应用场景创新是增强客户黏性的关键点。面对着激烈的人机交互市场竞争,科大讯飞打造语音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应用场景创新土壤。2010年,科大讯飞推出讯飞开放平台,提供包括语音合成、识别、语义分析等一系列基础技术在内的A.I.能力。

2015年,科大讯飞正式发布AIUI开放平台,基于原先的讯飞开放平台生态圈,着重将人机交互能力向合作伙伴开放。随着技术革新,AIUI平台已由1.0版进阶至3.0版本,不断完善技能开发工具和平台能力,让开发者能够更加高效的开发出个性化应用。

同时,伴随着智能硬件时代的到来,智能不仅只是实现人机交互,还应是智能设备间互通互联。为此,科大讯飞研发智能物联云AIoT,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和基于局域网的雾计算能力,前者提供开放、聚合、智能的云服务平台,后者利用设备原有空闲的计算资源,降低延迟和系统成本,二者被整合到 PaaS开发平台里,为开发者提供A.I.接口和开放设备连接,助其创建个性化智能场景。

此外,为鼓励开发者加快应用场景创新,科大讯飞为创业团队提供1亿元创投资金,投资爱见科技、心智互动等企业,扶持学生创业团队,提供3万元产品补贴券及全方位的创业资源对接,积极搭建生态平台。

目前,以讯飞开放平台为代表的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平台已对外共享了包括云计算及大数据服务、A.I.营销方案、A.I.学习服务等170余项A.I.能力。截至今年6月30日,讯飞开放平台正在为超过103万开发者和65万多应用提供服务,在开放方案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累计支持超过24亿终端,日均总服务量达到47亿次。

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不断开辟市场新赛道

经过多年的市场积累,科大讯飞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To B端已占据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可穿戴设备等消费市场的兴起,公司开始向To C端展开业务布局,实施To B+To C的双轮驱动战略,不断开辟市场新赛道。

在To B端,科大讯飞开发了智慧考试、智慧校园、智慧课堂等智慧教育系列产品,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加坡等海外市场广泛应用,与25000余所学校建立合作,服务师生数超过8000万;将开发智能语音技术扩展到图像技术领域,在智慧安检领域,开发“X光安检图像智能识别系统”,已经可辅助识别刀具、枪支、压力容器罐等30多种违禁品,平均识别率达到85%;智慧医疗领域,利用智能影像识别技术辅助医生阅片,提高放射科医生的工作效率,降低阅片的漏诊率。

在To C端,科大讯飞推出语音交互系统iFLYOS,开发了翻译机3.0、智能办公本、智能录音笔、学习机等多款产品。其中推出的讯飞魔飞MORFEI智能麦克风具备分布式、能量跟随的特点。

基于此,科大讯飞于2018年发布了“MORFEI智能家居生态计划”,打造以MORFEI核心的“营销平台+智能硬件生态+设备供应商+线下服务”的全产业链开放生态,用智能语音技术和讯飞物联AIoT的优势积累推进家居行业发展。目前,科大讯飞已与中粮、旭辉、金茂等国内知名地产商达成合作,推动智能家居业务。

财报显示,2018年科大讯飞To C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17亿元,同比增长96.54%,在整体营收中占比近三分之一。

如今,科大讯飞早已奠定了其行业地位,无论是ToB端还是ToC端,都走在了行业领先位置,不仅为自身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强大助力,也为人工智能的全面落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