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
就在很多人想要放弃区块链的时候,行业迎来巨大转机。
10月24日,高层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集中学习,并且肯定了区块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一波全民学习区块链的热潮旋即掀起,媒体开始重新讨论这项技术,上市公司纷纷宣布自己的区块链业务,一度沉寂的币圈从业者也开始活跃起来,谁都不想被这个按了快进键的风口甩在身后。
这让不少人想起两年前的场景。
当时的“区块链”异常火爆,却也是“骗局”的代名词,投机者、传销的入场,使这个行业遭受到巨大争议。一些曾在互联网行业中证明过自己的大佬,一度害怕被区块链行业惹得一身骚。
《自然》杂志曾这样调侃:“区块链是伟大的思想和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区块链’,一种在技术天才们的头脑里,另一种在中国网友的微信群里。”
事实上,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热潮。两年前的热,是炒币热;这一次的热,则是技术热。全球两千多种数字货币并没有因此而疯狂大涨,相反,人们开始更关注的是技术本身,到底什么是区块链。
经历冰与火的考验之后,区块链技术距离大规模应用究竟有多远?
从Libra到央行数字货币
无疑,区块链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现今最为引人注目的区块链项目分别是Facebook的Libra和央行的数字货币。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上线了Libra的官网,并发布了白皮书。
根据白皮书介绍,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种简单的、无国界的数字货币,以及一套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工程。Facebook在全球拥有27亿用户,这些用户未来或可利用Libra进行转账、支付。
按照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设想,通过Libra转账可以像发信息那么容易,让资金流变成一种信息流,打破跨境支付的壁垒。
不过,Libra的进展并不顺利。
从白皮书发布的第一天起,Libra就受到美国政坛的严厉监管和高度警惕。无论是扎克伯格还是Libra项目负责人马库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在议会接受来自各方的质询,并为自己的项目作出辩解。
时至今日,来自美国政府的监管和质疑仍然存在,美国担心Libra的出现会挑战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
好在,Libra的出现让主流社会尤其是主流互联网重新思考区块链技术。包括马化腾、王兴等中国互联网界大佬都开始公开谈论Libra,谈论区块链。这在币圈最为喧嚣的时候并不多见,他们一度担心“沾上”区块链后而被质疑。
中国人民银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要早于Libra。早至2017年1月,央行专门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更早之前的2016年,央行多位专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对区块链、数字货币进行学术讨论。
币圈以为,央行对数字货币是“敌视”态度。到了后来,币圈才意识到,央行的监管是为了数字货币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准备。如果这个行业话语权被投机者掌控,那么央行的数字货币也极有可能沦为炒作工具。
2019年下半年,币圈喧嚣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央行开始逐步地介绍自己数字货币的研究进展。
7月8日,在一场学术研讨会上,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透露,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央行在组织市场机构从事相应工作;进入8月份,央行密集地宣布数字货币的研发进展;近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也在一次演讲中直言,中国央行有可能在全球率先推出数字货币。
可以看得出,以Facebook、腾讯、阿里这样互联网巨头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这样的监管机构正在掀起一股区块链的技术热。
投机风险再次隐现
从炒币热到技术热,区块链在这段不长的历史中,走了不少的弯路。
比如ICO(首次代币发行),在它刚兴起时,曾因成本低、门槛低、可信任而被视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任所长姚前曾经在《当代金融家》杂志上撰写文章《数字加密代币ICO及其监管研究》,对ICO给予一定认可,并提出监管建议。
还未等监管成行,ICO很快就被投机者给玩坏了,各种路子的人开始虚构名号、背景、项目通过ICO进行融资。
在整个2017年的牛市中,各式各样的山寨币横空出世,很多默默无名的人,在那个时候摇身一变,成为了所谓的“币圈大佬”。
2018年5月之后,币圈进入熊市,比特币从最高的20000美元跌至最低的3500美元,以太坊则从最高的1400美元跌至最低的100美元。
那波牛市同样伤害到区块链这项技术的信誉。
趁那股热潮,各种行业都来蹭区块链的热点,出现了区块链手机、区块链食品溯源系统等,一些传销骗局、资金盘打着区块链的名号来行骗。
“颠覆”二字经常被他们挂在嘴边:“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可以颠覆银行、颠覆金融机构、颠覆信用体系,区块链似乎成为了一个万能“颠覆者”。
两年过去了,区块链没有颠覆任何行业,反而因为各种骗局的出现,首先“颠覆”了自己。
曾经对这项技术表现出极大热情的传统风险投资结构,慢慢地转向谨慎,甚至怀疑。比特大陆、嘉楠耘智、亿邦国际三大矿机生产商的上市申请均被港交所拒绝,便能说明这一问题。
现在,区块链再次大热,虽然“颠覆”二字没有被再次提及,但两年前的喧嚣似乎在重演。
10月28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转发了一条微博:“截至目前,已有500家A股上市公司,即六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公布了自己和区块链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此后,还有消息说,有1000家上市公司自称自己与区块链业务有关系。10月28日这天股市开盘,确实有不少“区块链概念股”迎来大涨。
就连波场币创始人孙宇晨对此都看不下去了。
孙宇晨很早就接触比特币,2017年牛市开始后,晋身为“币圈大佬”。2019年6月,因为用456万美元的天价拍下巴菲特午餐,让他名声大振。一直以来,外界对他的一个标签是会营销、会蹭热点。
10月29日,孙宇晨在一场直播中带着嘲笑的语气调侃道:“很多人讲我们是在蹭热度,这个我们还是不能同意,原因就是我们一直在这个行业里深耕了很长时间。今天整个A股三千家上市公司,至少一千家都在说自己跟区块链有关系,它们才是蹭热度。”
孙宇晨还说,整个A股上市公司中,技术水平比上波场的“真的没有”。
孙宇晨的这个论断可信度不高,但可以想象,当区块链这个技术被主流社会进行推广之后,在这个区块链的草莽时代,谁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和话语权。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在区块链再度大热后,如何避免投机潮再现。
技术落地的梦想与现实
2018年11月6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的官网上曾经发布了一篇万字长文,题目为《区块链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作者之一是时任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
这篇文章就明确指出,自比特币问世后的十年,除了加密货币的发行和交易之外,区块链并未得到大规模应用。没有应用场景,也就没有切身体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读过很多篇关于区块链的报道之后,仍然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区块链的一个原因。
随着政策的推动,这项技术的应用场景有可能迎来一个爆发。
央行数字货币有望成为最大的一个应用场景,这个以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货币,将会大大降低法币的发行成本。与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相比,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也将会更简单方便,即便是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手机轻松支付。
届时,围绕着央行数字货币,有望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生态。
此外,包括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工商银行、苏宁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宣布已经将区块链引入到金融服务当中。在工信部备案的区块链服务清单中,这些银行的区块链服务榜上有名,不过,这些业务由于尚未成规模,并且距离我们生活较远,直观感受不明显。
对于区块链的应用落地,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被寄予厚望,他们都早已布局区块链研发,并且与单纯的区块链公司不同的是,他们都没有投机圈钱的需求。
比如,阿里巴巴一直希望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跨境支付的难题。
2019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在香港上线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使用港版支付AlipayHK的用户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向菲律宾钱包Gcash进行跨境汇款,由渣打银行提供清算和兑换服务。
当时,有一个在场的菲律宾女士尝试这一服务,整个汇款到账耗时仅3秒,而传统的跨境汇款则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天。
在区块链技术尚且备受争议之时,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就提出了“三做三不做”的要求——
不做“空气币”,不做违反法律法规的技术应用,不做任何伤害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的行为。蚂蚁金服只会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有社会价值的实际问题,为用户带来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
可以想象,这些互联网公司在今后将会减少很多来自监管层面的顾虑。如果它们能够借助区块链技术重构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或者让它们的数亿用户直接使用区块链,等到那个时候,人们就会像理解二维码、移动支付、朋友圈一样理解区块链。
“资产上链”同样是很多区块链从业者的一个设想,由于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征,可以将个人资产或者公司财务上链,这样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易,公司与公司之间进行交易时,就不再需要那么多复杂的会计和法务手续了,只要查看链上信息即可。
此外,高层会议也提出,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推动区块链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的广泛应用同样需要监管能力的提升。
10月31日,当时为高层讲解区块链技术的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在媒体见面会上就说到,任何一个好的技术或工具都需要被正确予以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这对区块链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他还以公有链为例,如果把有害信息放在以太坊上,成本很低,区块链很容易会被利用传播谣言和煽动性信息,这都对监管提出的挑战。
区块链是一项具有颠覆性的技术。但显然,距离它大规模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责任编辑:ct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