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IT压力IH智能电饭煲:如此有腔调的大概只有它了

今日头条

1153人已加入

描述

TOKIT压力IH智能电饭煲:如此有腔调的大概只有它了

不将就、有态度是时代赋予当代年轻人的标签。而伴随着消费升级,消费的主力也变成了90后、95后,甚至是00后,消费的观念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厨房对于年轻的消费群体来说也不只是单纯做饭的场地,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渠道。对于厨房产品的需求也随之趋于智能化、趣味化。

纯米科技旗下高端互联网厨电品牌TOKIT继发布TOKIT迷你智能电饭煲、TOKIT IH智能电饭煲后,全新推出重磅TOKIT压力IH智能电饭煲,以更有腔调的方式改变厨房生活。

1.功能性美学,享受简约交互乐趣

产品设计不同于艺术品创作,不单单只是美的呈现,更需要将功能性有机地融入,设计出真正符合需求的功能性美学产品,TOKIT总设计师郭文琪在设计TOKIT系列产品时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理念。TOKIT压力IH智能电饭煲采用自研引导式交互操作界面,在关机时,只会看到与纯白煲身毫不突兀的OLED 黑晶显示面板。一键唤醒之后,OLED 屏幕亮起,相关功能信息就会显现出来,在一键之间就能感受到简洁交互的乐趣。

2.立体交响煮,还原柴火味米香

一直到今天,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中国人对于米饭的执念从未改变。食客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活力满满的年轻人,不管是怎样的美味佳肴加持,最后打底的选择肯定是一碗热腾腾的米饭。TOKIT从煮饭原理出发,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煮饭新方式——立体交响煮。顾名思义,就是米粒在加热的过程中通过间歇突沸技术实现间歇泄压,让米粒在饭煲内不断地翻滚腾起、循环沸腾,确保每粒米都能均匀受热,就如同弹奏一曲时而激昂,时而悠扬的交响曲。这一革新的煮饭方式,模拟柴火土灶煮饭,复原明火炊煮,带来久违的带有柴火香的米饭。

3.第四代微压技术,极致煮饭艺术

众所周知,日本电饭煲之所以深受人们追捧,就是因为其采用的第四代微压电磁加热技术。TOKIT压力IH智能电饭煲就摒弃国内大部分饭煲采用的微电脑热盘加热技术和IH电磁加热技术,采用最先进的第四代微压电磁加热技术,让锅内压力提升至1.2个大气压,将热量通过磁力线快速穿透内胆,升温至105度,用最适宜的温度让米饭释放出绝对的甘甜与营养。

4.严苛测试,成就品质内胆

品质的路没有捷径,只有不断的严苛测试。TOKIT压力IH智能电饭煲选用灰铸铁作为内胆基材,重达3.3斤,厚度3.3mm ,13道工艺打磨,7层内胆涂层叠加,拥有突出的稳定性、导磁性、以及蓄热能力,能够更好地锁住热量。并且选用大金食品级接触用粉体涂层,相比普通的水性涂层不仅具有更好的不沾性能,也更易清洗、耐刮擦、寿命长。

同时在涂层上首次添加了备长炭颗粒,能在加热过程中,释放一定量对人体有益的远红外线直接作用于米饭,美味营养还更健康。电饭煲内胆涂层寿命测试,业内常见的周期是500-700次,而TOKIT的设计师们直接制定了远高于行业标准的1800次,保证健康安全。

“厨房空间是营造美好并传递感情、拓宽社交范围的绝佳场所。”纯米科技CEO杨华曾这样表示。但在厨房空间里,除了烹饪美味,最重要的是保证安全。TOKIT压力IH智能电饭煲采用双盖防溢结构、六倍安全承压、双感温探头,三重安全结构防护,防止危险的发生。

5.智能温度曲线,打造专属定制

精致的厨房生活新方式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所带来的体验,与之相关的还有其用户服务。产品带回家联上网的那一刻,才是服务的开始。正如TOKIT对于米饭的研究不仅仅是在电饭煲,而且包括其同名APP TOKIT。南北年龄甚至是不同海拔本就对米有不同的味觉需求,为满足每个人的专属需要,饭煲的设计师们抱着饭煲走过了大半个中国,积累了超过3000个的温度曲线。并且只要连接TOKIT APP,扫描大米包装上的条形码,饭煲就会根据米种、海拔(2000m以下)配备适合的烹煮方案,同时也可以根据偏好自主选择米饭的软硬口感。

6.一键预设,享受智能烹饪

精致的厨房生活,不仅仅是米饭。TOKIT所说的智能,也不仅仅是噱头。而是让真正喜欢烹饪的,便捷烹饪,让热爱美食的,可以烹饪,让设备帮你做设备能帮你的事情。TOKIT压力IH智能电饭煲拥有24小时智能预约功能,相配的TOKIT APP拥有海量食谱。只要选取一道喜欢的美食,放入食材,TOKIT压力IH智能电饭煲就能根据菜谱预设,自动调节温度曲线,下次打开饭煲时,迎接的就是已经做好的精致美食。

TOKIT一直以带给年轻人“品智”的厨房生活为己任,希望为用户带来简单、轻松、美味、且充满乐趣的品智生活新方式。19年10月16日,TOKIT压力IH智能电饭煲以优雅之姿隆重上市,用有腔调的电饭煲给你有腔调的生活,目前TOKIT线上线下全渠道已同步发售。

品味科技,尝到未来,高端互联网厨电TOKIT,做你的天生大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