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机器人对弈机器人显身手,研发设计为企业智能制造赋能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今年47岁的郑彬博士是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北斗导航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从事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等方面研究的他带领团队扎根重庆,凭借研发设计优势为传统企业赋能,助力转型升级。

  

  三峡库区底泥原位采样水下机器人。 受访者供图

  带团队去深圳取经研习机器人

  郑彬博士出生于四川威远,本科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到了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读硕士。2004年,他到美国罗格斯大学机械航空工程系攻读博士,研究方向主要是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2008年9月,郑彬作为高层次人才归国,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1年初,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开始筹建,郑彬受邀作为研究院的领头人,从事机器人方面的研发工作。

  2011年11月14日,郑彬来到重庆,参与了研究院的筹建工作。他很快就遇到了难题:自己是做优化设计的,团队其余6人的专业也都不是机器人,而且大多是刚毕业没经验的大学生。

  通过合作研发的方式,郑彬就带着团队6人去了深圳一家公司学习机器人本体和机器视觉的研发,一待就是半年。

  焊接机器人对弈机器人显身手

  2012年,郑彬带着团队“学成归来”,主持研发设计了第一台焊接机器人。

  设计试验后,三峡库底淤泥采样水下仿生机器人应运而生,它可以潜到水底进行原位底泥的采样并封装。

  此外,郑彬团队还跟中科院合作研发了太空站微重力环境3D打印机,自主研发6自由度弧焊机器人、全自动LED高速插件机器人、3D打印智能假肢等等。

  今年8月,郑彬团队研发设计的智能对弈机器人在2019智博会上吸睛无数。截至目前,其团队研发的机器人包含工业机械臂、特种机器人,农业植保无人机、微耕机、生态环保领域的水下机器人,国家安全领域的反恐防暴侦查机器人等等。

  研发设计为企业智能制造赋能

  2017年,智能落纱机器人系统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作为重庆市产业类重点研发项目(重大主题专项项目)启动,子母式环锭纺复合机器人诞生了,目前已经在三峡纺织厂完成单台纺织机试验,下一步将进行多台机器人联调。

  郑彬介绍,复合机器人可以行动、精准定位,实现抓取、上料等操作,接近于人工。全面投用后,一个50人的车间可以减少到10人,节省80%的人力。该机器人未来可以实现纺织车间全自动化,走在纺织行业前列。

  “如何将研发设计与行业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为企业赋能,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做的事情。”郑彬说,研究院的优势在于研发设计综合能力,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化的设计研发,将智能设备与行业结合起来,打造智能生产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