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虚拟现实
(文章来源:VR陀螺)
相信有不少人在学生时代,曾听过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空间想象能力缺乏”。从学生的知识学习途径来看,传统教育是学生被动式地从老师的讲课中获取知识,这种方式让学习变得乏味,如果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足,往往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也很难更好地对意境、图形空间构造展开想像。
而结合了VR的教育方式,通过其沉浸性、交互性和空间性的特点,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计算机构造的三维虚拟环境中。通过视觉、听觉和行为交互去感知该环境,增强学生兴趣度、想象力。
所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对诗歌、文章等的意境分析。而单靠想象,在某些复杂的意境下是十分困难的。亦如《断章》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而VR技术可以摆脱时空的束缚将某些事件更好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来了解意境下的人事物情绪的波动。
在汽修培训、建筑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对学生有着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的专业领域中,经过历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在教学模式上,已经从平面效果到2D影像再到3D影像,在视觉化、立体化层面不断的加深。
而随着VR教育的出现,整个教育形态和学生的认知形式又将进行了新一轮的升级,VR带来的空间三维化的效果,将图形的理解能力,从学生的自我的空间想象能力转为三维图形的效果记忆。学生知识吸收形式不再局限于画面的上的“正方体有6个面,展开图的效果是T字”,而是可以通过空间交互的形式对正方体进行多种形式的拆分学习。
VR技术的加持一方面是教学形式的升级、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软件的丰富。VR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遨游太空、深潜海底、穿梭古今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的主观选择来与场景进行交互,这改变了以往的单项知识输出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发挥学生的创意。除了知识和信息上的直观感知与获取,VR技术通过模拟真实环境,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这对一些在实际操作中成本较高、或较大危险性的职业教育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VR技术让学生可以自我动手去进行内容的设计,如三维空间绘画、化学物理实验、VR模拟电影拍摄等等。VR带给学生的自主性会不断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解决各种专业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的问题。据瑞典哥德堡大学VR科目研究报告显示,使用VR进行语言、地理、编程、和数学等各科目进行教育应用的15个人中,有8个人对教学内容展现出了积极态度。 在兴趣培养应用的19个人中,有近43%的对指定科目有了正向的改观。
国内的相关研究机构对教育效率的研究结果为:单一二维媒体的教学模式,如文字或图片,效率为10%;复合媒体教学形式,如多媒体教学,效率约为30%;而沉浸式的系统,如VR/AR、全息技术的效率达70%。
需要进行模拟和3D模型的K12课程可能更适合使用VR技术,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其他教育领域使用VR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建筑学生可以在虚拟世界中看到他们的设计;在医学教学中,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观察人体解剖和模拟手术,从而提升外科医生的水平。
对于需要实验室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和自然实验科学等。VR虽不能取代传统实验室研究或真实生活的体验,但它应该被用来作为有助于提高知识水平的工具。在VR中的模拟会给用户在真实生活中的体验构成同样的影响。举例来说,在VR中体验化学实验室进行试验,能够降低事故的风险,让学生更好地控制体验。但它并不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处理化学品,以及开始工作后所面临的风险。与此同时,把VR技术成功地融入到上述的教育环境中,以满足教育目的,必须开发出适量的应用。
从现阶段的落地情况来看,VR教育在技术上已经逐渐成熟,但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上存在一定的瓶颈,可简单归为以下几个方面:1.硬件设备所带来的晕眩、舒适性、价格门槛;2.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且内容太少;3.定制化效率低且成本高。
硬件上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但内容的缺失却给VR内容编辑器带来了新的机会。 相对于内容定制化,VR课程内容编辑器是一种适应教师学生需求,而不是通过师生去适应软硬件的解决方案。 通过实际需求来进行设计、开发,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的重复劳动。 赋予师生自主权的同时,VR编辑器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fqj)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