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电子电路图
單邊帶發射機的核心是「單邊帶信號產生器」。眾所週知,邊帶信號是調幅的產物。基頻 F 被音頻調幅後,即成為調幅波 F ± f,其中包括基頻 F 和兩個 (上、下 )邊帶 +f、-f。(註:早期電話系統劃定音頻帶寬為 300~2700Hz,隨著傳輸保真度要求的提高,無線電路已擴展至 300~3400Hz。對於業餘無線電通信機,著眼於提高整機效率,常把音頻帶寬壓縮到 300~2000Hz,甚至壓縮到 300~1500Hz)。從已調幅信號數學表達式中,可以顯出已調波的邊帶分量的相位是隨著載頻的相位移動而變化的。例如一個雙邊帶信號:
如果調幅前把載頻和音頻的相位都前移 90 °,由三角函數定律得到的雙邊帶信號將是
將 (1) 與 (2) 比較,可顯出當中的符號是相反的,因此如果將 eDSB 與 e'DSB 兩個邊帶信號電壓相加或相減,就可以獲得下邊帶或上邊帶信號。這個方法的工作框圖如圖一。圖中 OSC 是射頻振盪器,它的輸出電壓分兩路,一路送到平衡調幅器 BM1;另一路經過 90 °移相網路 N 送到平衡調幅器 BM2。B 是音頻放大器,其輸出電壓一路直接送到 BM1,另一路經過 90 °移相網路 P 送到 BM2。這樣,在 BM1 的輸出端就可以得到一個載頻被抑制的雙 邊帶電壓 eDSB。同樣在 BM2 也輸出一個載頻被抑制的雙邊帶信號電壓 e'DSB。如果把這兩個電壓經過加減放大器± A,相加或相減便可得到一個所需要的下邊帶或上邊帶信號。
圖二框圖和圖一的區別是 BM1、 BM2 在完成平衡調幅的同時,也完成了移相信號的加或減,不單獨設置加減放大器。它的具體工作程序是:放大後的音頻信號經過移相網路 P 分成兩部份,這兩部份電壓振幅相當而相位相差 90 °。射頻振盪信號輸出也分成振幅相當而相位相差 90 °的兩部份。
這移相 90 °的音頻和射頻分別進入兩個平衡調幅器的簾柵極及控制柵極,兩組平衡調幅器電子共用同一槽路,在兩組調幅器相互平衡時,槽路無載頻電流,載頻被抑制。只有在音頻輸入的上下邊帶中的一個邊帶被抵消,另一邊帶疊加,才有信號輸出,輸出信號就是這個疊加的單邊帶信號,如果平衡調幅器輸出的功率足夠高時,可直接送到天線發射。
移相法取得單邊帶信號,理論上是很簡單的,但是實際上要把整個音頻頻帶全部正確地移相 90 °,那是很困難的。目前音頻移相比較理想的方法是採用「杜姆」網路,見圖三,該網路由兩組電容器和電阻器構成,元件數值已標於圖中。
移相法的突出優點是不需要複雜的電路結構,邊帶分離是在較高頻率上進行,這就大大減少了放大、變頻的級數。主振頻率可以直接作發射頻率,不需要變頻器。但移相法與濾波法相比,邊帶抑制性能較差,受元件穩定性影響,指標穩定性也不夠理想。若要達到業餘通信機基本指標要求,必須選取準確和穩定的移相網路元件,並且放大器必須工作在最小失真狀態,充份避免高次諧波產生。
移相法和濾波法孰優孰劣,爭論已久。如果調整得當,兩種方法都可得到很好的效果。移相法 SSB 機精心調校也能達到 30dB 的邊帶抑制及載頻抑制,能夠滿足業餘單路通信機要求。
移相法單邊帶發射機的製作實例 (框圖二 )電路設計如圖四。本機輸出可直接送到天線作 QRP 使用或作為功率放大器的激勵器。當 V1 ~ V4 使用 6SK7 屏壓 100V,輸出功率達 3W,使用 6V6 屏壓 380V~400V,簾柵壓 100V 輸出功率為 40W PEP。 圖四:移相法單邊帶發射機的製作實例 電路設計。
IC1 將音頻放大到所需電平 (8Ω 1.6V 300mW),經匹配變壓器 T1 將阻抗變換為 10KΩ C.T.( 中心抽頭 ),同音頻移相網路 R1~R6,C1~C 提供足夠的音頻電壓。經移相 90 °的音頻電壓分別送至 IC2、IC3 進行兩路功率放大。T2 的推挽次級對第一平衡調幅器 BM1 (V1、V2) 的簾柵極進行調幅,同時 T3 對第二平衡調幅器 BM2 (V3、 V4) 的兩個簾柵極調幅。在 IC2、IC3 對 BM1、BM2 調幅的同時,由 SW2 改變 T2 輸出相位,使其輸出在兩組並聯推挽的平衡調幅器中進行抵消或疊加,選出需要的邊帶信號。
V1~V1 作成的兩組平衡調幅器,每組兩個控制柵極並聯,受到相同的射頻激勵。唯 BM1 與 BM2 所受激勵的相位相差 90 °。每組的兩個簾柵極也推挽相聯,受到相同的音頻調幅,兩組所受調幅激勵的相位也相差 90 °。 BM1、BM2 每組的兩個屏極也推挽相聯,BM1、BM2 兩組推挽屏路又相並聯,使用共同的輸出槽路。
射頻振盪器從 T5 輸出之射頻電壓供給兩組並聯的射頻移相電路 (RP1LP、RP2CP)。兩組平衡調幅器的柵極分別從這兩組移相電路上取得射頻激勵。第一移相電路由 300Ω電阻 RP1 與 300Ω電感 LP 串聯。第二移相電路是 300Ω電阻 RP2 與 300Ω電容 CP 串聯。兩組移相電路並聯總阻抗等於 300Ω。每組平衡調幅器輸入端,均經過 1000P 耦合電容取得射頻激勵。偏壓由柵極電阻取得,也可以設置固定偏壓 (當用 6SK7 時用 -1.5V,用 6V6 時 -4.5V)。本機輸出槽路可以工作於 7、14、21MHz,由 SW4 切換,第一檔為 7MHz,第二檔為 14 及 21MHz。
射頻振盪器主振級由 Q1、L0、C0、C'、C" 構成電容三點式 VFO。由於採用了場效應管振盪器,具有零溫度系數,因此頻率十分穩定。L0 電感量等於 1.6uH,在 C0MAX 至 C0MIN 間,振盪頻率覆蓋範圍 6.96MHz~7.18MHz。 Q2Q3 組成反饋隔離放大器,消除負載變動對振盪頻率的影響。Q3 射極輸出負載 P3 電位器,用以控制 6SK7 或 6V6 所需的不同射頻激勵功率。Q4 選用 600MHz 場效管 VNF-310, 與 T4、T5 構成 1.5 ~ 30MHz 寬帶放大器,其最大輸出功率可達 20W,本機用於低功率狀態輸出 3W。
整個射頻振盪器 (Q1、Q2、Q3、Q4) 合裝於一個 100 X 60 X 50mm 金屬外殼內,Q4 源極接地,裝設在外殼一例,中間塗上導熱矽脂以利散熱。 C0、P3 旋柄伸出殼外便於調節。輸出槽路 LTCT 諧振於 6~25MHz,覆蓋了三個業餘頻段。7MHz 工作於振盪器基頻 (SW4 位於 1 檔 ),14MHz 及 21MHz 為分別調諧於二次及三次倍頻上 (SW4 位於 2 檔 ),變換頻率異常便利。但工作於倍頻狀態時,輸出功率相應下降 (6SK7 時 21MHz 輸出僅 0.6W)。
本機 SSB 及 CW 兩用。SSB 話務時 SW1 扳於 SSB 側,發話時按下手鍵 K,MIC 電源接通同時接通繼電器 Ry 電源 Ry 吸合,其觸點 2、3 將天線電子接收轉向發射,觸點 5、6 將接收天線端子接地短路,此時 P1 可調整話音電平。
本機 CW 採用單邊帶報 SSB、CW。 SW1-1 將 T1 初級接到 CW 振盪器輸出端,SW1-2,接通 Q6 射極回路,當發報鍵 KEY 發碼時,一方面使 Ry 切換天線由 R 轉為 T,同時接通由 Q5Q6 HTD (0.O2uF) 組成的 1KHz CW 調幅振盪器,經過 T1 發出調幅信號,並利用 HTD 反饋振盪,兼作 CW 側音監聽器。改變 Q5 偏壓、HTD 容量及 Q6 集電極電阻上的數值,均可改變振盪頻率及輸出電平。
整機裝設於一個 300 X 200 x 180mm 面板式金屬機座上,各部位佈置如圖五。槽路線圈 LT、電容 C、輸出耦合線圈 L2,裝在底板左側,L2 做成可調節式,V1~V4 作者試驗用 6SK7 及 6V6,讀者也可以更換其它型號四、五極電子管,故管座可根據所選管型考慮。圖五是按 6SK7 及 6V6 設置的,裝在底板中間部份。射頻振盪器裝在右側緊貼面板,將 C0P3 旋柄伸出盒外並伸出面板便於調節。音頻放大 IC1、IC2、 IC3 和音頻移相器均裝在右側底板上面。面板佈置見圖六。上方是天線接線柱 AT、AR、電流表換檔開關 MK,電流表,耦合圈 L2 調節,中間是 CT 度盤,右上角是 CW 側音孔,下邊是 C0 度盤及 P3。底板從左至右依次為 SW4、CT 旋鈕、SW3、 SW2、SW1、P3、P1、MIC 孔、KEY 孔。背面是電源插孔及地線接線柱。
本機電源部份為獨立電源供給箱。電源供給原理圖見圖七。為避免高頻從電源饋線耦合,電源至發射機饋線的高壓線應採用屏蔽線,並且一端接地。
本機用作 QRP 時使用 6SK7,屏壓簾柵壓均用 100V,輸入功率為 4.8W,最大不失真輸出超過 3W。簾柵極最大輸入功率為 400mW。兩組平衡調幅器由 IC2、IC3 兩塊 LM386 供給簾柵極調幅功率,其工作電壓 6V 時,最大輸出功率可達 600mW,T2、 T3 次級謊電壓高達 76V,將會造成過量調幅,所以 IC2、IC3 1-8 腳間 10uF 電容加接與否,應視具體調幅深度而定。筆者在使用 4X6V6 時,此電容加接後,比不接好;4X6SK7 則不然。總之以不失真為原則。根據 6SK7 EP-IP 特性曲線,其工作曲線的線性範圍的最大激勵電壓不宜超過 16V (GI-GH),這就要求 Q4 最大輸出功率不得 >0.9W( 由 P3 調節 )。且 IC2、 IC3 兩個音頻放大器電源不能與 IC1 共用同一個電源,防止影響 IC2、IC3 中應有的相位關係。因此本電路採取了多級濾波穩壓措施予以隔離。
射頻移相網路在 7、14、21MHz 二個波段的基頻是同一個 6.96~7.18MHz。7MHz 段的中心頻率是 7.05MHz;14MHz 的中心頻率 14.175MHz 基頻中心應為 7.0875MHz;21MHz 則為 7.075MHz。三段的中心基頻差為 7.0875-7.05MHz = 0.0375MHz,不足 38KHz。故 LP 可按 (7.05+7075+7.0875) / 3 = 21.2125 / 3 = 7.0708MHz 設計得 6.7526uH (取 6.8uH),同理 LP=75P。實驗效果與分三段設置 LP、CP 是相同的,故讀者可將 SW3 去掉不用,僅將 LP 改為調感式, CP 改為可變電容,一次校準後不需再動,QSY 時並無影響。射頻移相電路直接焊在平衡調幅器的射頻輸入端,接線儘量短粗。
電阻電容元件無等殊要求,電容器標有 M 者為雲母電容,有「 + 」標記者是電解電容器,其餘可選耐壓足夠的聚脂、瓷片電容均可。平衡調幅器中使用的電容器耐壓除標明外,均用 500V~450V 耐壓者。電阻除註明者均用 1W,集成電路、晶體管、場效應管之外圍電阻均用 1/4W 金屬膜電阻。電容 CT=12/360 雙連,收音式可代用。
音頻移相網路即圖四中 R1~R6,C1~C6,具體數值計算見表一。移相電路的阻容元件數值應相當準確,最簡單的方法是依表一所則數值,算出 R、C 的實用值,用小型炭質電阻及雲母,用串並聯方法取得。第一步先依表中「公稱數值欄」選測出等於或最接近「要求數值欄」的電容器。然後其值代人對應於 R1~R6 要求值攔下公式中,求出 R 的實用值。
元件代號 | 公稱數值 | 要求數值 | 實測數值 |
C1 | 0.001 (uF) | 0.00105 | (Cm1) |
C2 | 0.002(uF) | 0.00210 | (Cm2) |
C3 | 0.006(uF) | 0.00630 | (Cm3) |
C4 | O.OOS(uF) | 0.00475 | (Cm4) |
C5 | 0.01(uF) | 0.00950 | (Cm5) |
C6 | 0.03(uF) | 0.0285 | (Cm6) |
R1 | 100K | 100/(Cm1) | |
R2 | 50K | 105/(Cm2) | |
R3 | 15K | 100/(Cm3) | |
R4 | 100K | 453/(Cm4) | |
R5 | 50K | 476/(Cm5) | |
R6 | 15K | 453/(Cm6) |
舉例:選測出的 C1~C6 分別等於 Cm1~Cm6,即 0.0011、0.00205、0.00637、0.0049、0.00945、0.029。將所得數值分別代入 (100/Cm1) ~ (453/cm6),求出相對應的 R1~R6 為:
R1 = 100 / 0.0011 = 90.90909KΩ (取 90.9,誤差 <1%)
R2 = 105 / 0.00205 = 51.2195KΩ (取 51KΩ,誤差 <1%)
R3 = 100 / 0.00637 = 15.6986KΩ (取 15.7KΩ,誤差 <1%)
R4 = 453 / 0.0049 = 92.449KΩ (取 92.5KΩ,誤差 <1%)
R5 = 476 / 0.00945 = 50.37KΩ (取 50KΩ,誤差 <1%)
R6 = 453 / 0.029 = 15.6207KΩ (取 15.5KΩ,誤差 <1%)
全部電阻均選 1/4W 炭阻。在實測中往往難於湊準所要求數值,個別阻值若誤差少許百分數無大影響,僅頻率有所移動。
T1、T2、T3 全部採用 EI 12 鐵氧體磁石。初級阻抗 8Ω,次級阻抗 10KΩ中心抽頭。初級功率 600mW,低率功率點頻率 300Hz,為了保障 T1、T2、T3 特性一致,要求磁心電感係數 AL 值相同。通常 2T 給出的 AL 值系指該磁芯最小 AL 值,為了變壓器參數一致,可先應選測 AL 相同者使用。在常用的線圈中,AL 與電感匝數有下列關係:
AL=L/N2,式中 L 為電感量 (毫微亨 nH);N 為匝數 (T)
AL 單位是 nH/T2 (註:此關係不適於開關電路 )。選測方法:先繞一線圈 (己知準確匝數 )裝入磁芯,測出其電感量,代入上式求出 AL 值。
本機使用磁芯 AL=2.34nH/t2,變壓器初級電感 LP = ZP/WfL = 8 / 6.28 x 300 = 4.25mH。
初次級匝數比 η= SQRT (Zp/Zs) = SQRT (8/10x103) = 0.283,N2/N1 = 35:1。
初級匝數 Np = SQRT (4.25x103 / 2.34) = 43T
次級匝數 Ns = Np /η= 43x35 = 1050T.C.T.(雙線並繞首尾相接)。
初級線徑 d0 =0.7 SQRT ( SQRT (W/Zp)) = 0.7 SQRT ( SQRT (0.6/8) ) = 0.37 mm
次級線徑 ds =0.7 SQRT ( SQRT (W/Zs)) = 0.7 SQRT ( SQRT ( 0.6/10KΩ)) = 0.062,取 0.12mm。
由於 IC1、2、3 靜態電流僅 4mA,可不考慮磁石間隙。
L0 = 1.6uH,用 Ø 0.65 漆包線在直徑 10mm 線圈管上密繞 15 圈 (可增加 1 圈,防止屏蔽盒引起 L 值下降 )。
LP = 6.8uH,Ø 0.26 漆包線在 6mm 木棒上密繞 38 圈。
LT 輸出槽路線圈,用 2mm 漆包線在直徑 50mm 圓筒上間繞 16 圈脫胎,繞長 100mm,兩端及中心抽頭固定在瓷質高腳絕緣子上,在兩端向內 5.5 圈各焊一頭引出接 SW4-(2) 檔。
L2 輸出耦合線圈,用 2mm 漆包線密繞 2 圈,接到 LT 中心位置 (可調 ),直徑 50mm。
T2 在 NXO-4O TV 雙孔磁石上用 Ø 0.31mm 漆包線雙線並繞 (絞 3 次 /25mm)。繞法見圖十一。
T5 在 NXO-40 Ø 10 磁環上 Ø 0.31 漆包線三股絞合穿繞 3 圈,首尾相連,按 1:9 阻抗聯接,如圖十二所示。
電源供給兼顧 6SK7、6V6 兩種管型及晶體管、集線電路需要,電路結構及元件數據見圖七。圖中 AFC 使用規格相符的成品。電子管電路及 IC、半導體電路分開供電,儘量消除不必要的相位干擾。
筆者出於對 QRP 的功效及移相法的進一步了解,進行了本試驗性路的實驗。實驗效果尚好,使用 6SK7 在安徽省蚌埠市使用 20 米斜天線, SWR 1.5 在 14.180MHz 於 95 年 10 月 31 日與 BV2LS、BV4LQ QSO,RST 分別為 54 及 58。12 月 25 日與 9V1YX、 7J1ARO QSO,RST 44 及 43。元月 14 日哈爾濱工業大學 BY2HIT RST 53。7MHz 對上海、廣州、北、杭州、昆明,RST 均為 57~59+。
本電路係筆者利用手頭元件製作,設計不盡合理,原理闡述難免疏漏謬誤,遠望業餘同好批評指正。
作者承蒙 BA1AT 李錫琛先生、 BD2RH 徐悅先生提供寶貴的技術資料,對 BA4CH 許毓嘉先生、BA7KE 董世澄先生、BV2LS 周啟宗先生給予的鼎力協助配合試驗和指導,在此一並表示誠摯的謝意。
參考文獻
1. The Radio Amateur's Handbook, 1977
2. 單邊帶無電通信(王琪著)
3. 無線電發射機大意(廖世靜譯)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