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新版Edge浏览器后,我还是换回了谷歌Chrome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今年九月,基于 Chromium 内核的全新微软 Edge 浏览器开启 Beat 测试,当看到全新内核带来的改变,以及官方加入的 IE 模式、隐私工具等一些更好用的新功能后,我暂时放下用了很长时间的 Chrome 浏览器,投入了 Edge(Beta 版)的怀抱。

将 Edge 浏览器作为主力使用的一个月对我来说和使用 Chrome 浏览器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它有许多使用习惯延续了 Chrome,也有不少优点让你喜欢,但目前依然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所以今天我就从使用角度来谈谈它的方便和不完善之处。

占用更少,界面干净

采用 Chromium 内核的 Edge 浏览器速度比老版本的 Edge 浏览器要快不少,尽管同 Chrome 比还是会有差距,但这个差距在我感觉却并没有那么大,因为 Edge 浏览器在打开关闭网页时和 Win10 系统给人的感觉非常像,通过开启关闭时的动画效果减少了感知的时间长度,这一点很讨巧。

Chrome 对电脑内存的资源占用较大一直是很多人的槽点,Edge 浏览器相比 Chrome 来说占用更小。在我不太严谨的简单尝试下,当同样打开 20 个 YouTube 视频时,Edge 浏览器的内存占用要更小,这对于内存不够的电脑用户来说更友好。

干净简洁的页面也是 Edge 的一大优点,打开后台设置较大的字体也给人明确而且舒服的感觉,也许是因为目前 Edge 功能还不太丰富的原因,但它给人的感觉的确干净清爽。

同步书签,兼容 Chrome 插件很好用

由于新版 Edge 是基于 Chromium 内核开发的浏览器,所以你在 Chrome 上最喜欢的插件都能在 Edge 浏览器上继续使用。

但一个麻烦的地方在于,第一次使用 Edge 时,你所有习惯的插件都必须手动重新下载,而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安装了十多个插件的重度用户,重新搜索然后安装的过程费时费力,好在这样的麻烦只有一次。

在 Chrome 上正常使用的插件,安装在 Edge 上也能正常使用,体验没有任何区别,由于插件更新的频率不会很快,所以 Edge 浏览器在安装插件后作为日常浏览器使用完全不成问题。

相比插件,同步 Chrome 书签到 Edge 上很方便,点击导入之后可以同步收藏夹、书签、历史记录等很多内容,甚至包括密码、地址信息等也可以同步过来,所以你在各个网站保存的密码就不必重新输入,一次导入就搞定。但遗憾的是,Edge 浏览器目前不支持跨平台同步历史记录,如果你有跨平台设备的工作习惯,这一点就很不方便。

小细节和安全防护加分不少

Edge 浏览器在一些小细节上给人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比如在打开很多标签并且有的在播放声音时,你可以直接点击标签上的小喇叭静音,这个功能 Chrome 需要在标签上单击右键才能调出,Edge 更加方便。

还有页面的大声朗读功能,这个功能开启后完全可以作为你的有声书阅读器。它包含非常多的语言选项,朗读时不但可以看到页面上有黄色色块来表示当前阅读进度,还可以自行调整阅读速度。另外,官方还提供了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等很多种语言,在你查看其它语言的网页时也可以立即朗读出来。

不过,虽然我尝试用英文阅读中文页面,但只能读出英文词汇和数字,日语阅读中文页面则是非常机械的方式,目前阶段还不太好用。但是大声朗读的功能却很适合视力差或者有阅读困难的用户,但我还是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朗读+实时翻译的效果。

安全防护也是 Edge 浏览器的一大亮点,官方针对提供了基本、平衡、严格三种模式,针对你的要求提供不同的网站防护措施。这样的选项相比 Chrome 来说要更直观好用一些。

Edge 用起来不错,但也让我苦恼

经过一个多月的使用,全新的 Edge 浏览器让我渐渐忘记了 Chrome。兼容的插件,不错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一些小细节都给我带来了惊喜,如果微软后续还能将其王牌功能 Office 完美整合在 Edge 当中,那它也许真有取代 Chrome 的能力。

但是,我还是悄悄回到了 Chrome 的怀抱,原因很简单,目前浏览器不支持跨平台同步历史记录,也不能同步插件,由于我有在笔记本、台式机、手机之间切换使用的习惯,这两点功能影响还挺大。

按照 Edge 团队负责人 Chuck Friedman 的说法,这些功能会在后续的版本上更新,也许到那时我会再回到 Edge 的怀抱。不过如果你不是我这样的情况,那么目前的 Edge 浏览器就已经很好用了。

微软上一次在浏览器大战中取得成功还要回到和网景浏览器的市场争夺战时,但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Chrome 浏览器凭借稳定、快速、扩展性强的优势逐渐占领大家的电脑。现在看来,新版 Edge 浏览器正在听取用户意见渐渐挽回劣势,一个月的体验中它的确给我带来了惊喜,期待它能更进一步变得更好用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