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双十一的“剁手”快递还在路上,各大巨头已经开争相发布、更新自己的“数字捷报”。彼时的腾讯在电商圈的“存在感”一贯不强,但是今年微信首次发布了小程序“买买买”报告,让众人一窥小程序的巨大价值。核心数据包括:双十一当天有超过1亿人次用户访问了品牌类自营小程序;刚过0点6秒,商家就通过微信物流助手发出第一件商品;社交类电商较往年增长幅度超6倍。
双十一这天,和电商有关的领域都有“故事”可以讲。然而说到工具类小程序,我能感觉到的是它们很少“发声”。通过即速商店查询了微信小程序中工具类小程序的热度排行,排名第一的是“上海垃圾分类”其他的还包括游戏攻略、充电服务、彩票服务、小说阅读、广告服务等。通过网站数据粗略估算,微信中的工具类小程序数量已经超过3.5万个。而微信小程序数量超百万的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半个苹果应用商城(中国区)180万的数量。
体量巨大,但是流量有限,似乎工具类小程序面临着难“出圈”的困境。也有可能是每个平台有着各自的特殊性,所以为了有更加全面的参照我们尝试体验了百度和抖音两个平台的小程序后发现了一些特点。
百度是以搜索为入口,会在搜索后的结果页面中推送小程序给出的“答案”或相关信息。尝试搜索天气、图片转文字、音频转文字、车次、快递等关键词发现基本在推荐内容排行前三的信息中就有小程序的推送信息。
抖音小程序则是以各种购买入口为主,包括搜索购买入口、企业主业购买入口、视频购买入口、评论区购买入口、客户留存购买入口。没有找到传统意义上的工具类小程序,但是近期抖音即将上线一款以视频为内容搜索为核心的小程序,包括以视频搜网红、主播;以视频搜萌宠;以视频搜商品等。按照功能的实现来说,可以算是一款服务于抖音特定场景的工具类小程序。
由于工具类小程序在其他的平台中的应用并不广范,所以针对性选择了百度和抖音两个平台,一个属于以搜索为主的平台,一个是和微信有着相同的社交属性。我们发现,以结果为导向的百度小程序的工具类小程序被“唤醒”的可能性更大。而抖音则似乎有一颗想要做电商的心,但是在视频信息流当中可以通过视频搜索到相关信息,一定程度上也是解决了短视频平台信息分散且没有聚合性的痛点问题。
再来看微信小程序的“启动”方式,可以通过搜索、公众号、分享促使其传播以及被使用,不具备高频的使用土壤是问题之一;而电商类、品牌类小程序的快速发展是源自于“想购买”的行为驱动,而相对“渺小”的工具类小程序没有推广预算,最后可能会沦为“僵尸小程序”。
在小程序领域同样具有马太效应,即小程序的功能性强、实用性强,同时具备内容优势,比如拼多多长期霸榜微信电商类小程序排行,“拼购”本来就具备扩算属性,遇上了社交平台,那就相当于如鱼得水了。
抛开小程序对“小”的限制,我们来看墨迹天气。墨迹天气应该属于近些年活的比较有滋有味的工具类APP了,平台的主要营收来自会员服务费和广告费用,能把工具经营成社区的平台确实少有。而近些年的“墨迹”一直在准备上市的路上,或者上市的路上,几次提交IPO未成功的。其中原因可能在于其收入的95%来自于广告收入,收入结构不太好看。而这些年叠加了众多新的玩法包括社交、资讯、打车、购物、电影等,让自己显得臃肿不堪。
提出墨迹的原因是因为它够成功,但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产品线尝试做了硬件、打车、购物这些“巨头”互联网公司玩法,但效果终究不太理想,或许工具就应该做好一个“工具”就好。
然后我们再来看工具类小程序如何“出圈”的问题,首先想做“大”是不太容易的,其次广告或许是目前最有效的营收方式,最后是尽可能做好核心功能,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再进行深度开发。极链科技“视联网”小程序生态以视频为载体,以VideoAI为底层技术架构,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理解视频场景内容,为小程序寻找最适合的推荐路径。比如在视频内容中出现了暴雨、大雪、酷热等天气相关的画面,在视频侧边框推荐一个小弹窗,提示用户当地的气候信息,是不是很暖?或者视频内容正在开会,视频智能识别场景后可以推荐音频转文字、图片转文字类的小程序。
视频内容很多时候是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高度相似,很明显视联网的优势就在于此,对识别内容识别扫描出多个维度、多个标签、多个场景信息,加之视频本身就具备着和用户产生“情感共鸣”的内容优势,“视联网”小程序生态对工具类小程序来说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操作简易、功能实用但不具备流量优势的工具类应用。
小程序赛道上的“玩家”越来越多,平台都在尝试用小程序来深度运营平台流量,或补充某些方面的“短板”。但是平台方需要注意的是设置一个合适的入驻门槛,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优质开发者深耕平台,这个应用泛滥的时代已然不是靠量取胜了,避免发生类似苹果应用商店曾经“僵尸应用”占比高达60%的情况,为用户营造更好的平台体验感。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