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Watch GT2用起来怎么样

可穿戴设备

266人已加入

描述

华为Watch GT2 作为今年华为的旗舰手表,伴随着主角mate 30 系列一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华为Watch GT2系列有两个尺寸,46mm和42mm。46mm比42mm在表盘外面多了一圈刻度,这次我们拿到的是46mm系列的Watch GT2,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下这款产品吧~

外观上,Watch GT2延续了上代Watch GT的设计风格,并采用一体化3D玻璃表面设计,圆形的表盘给人简约大气的感觉。这次Watch GT2还内置了14种表盘,包含了多个风格,它还支持将照片自定义为表盘界面,华为“一碰传”技术来将手机中的照片转化为手表表盘背景。

Watch GT2 46mm款的直径为45.9mm,厚度为10.7mm,算上表带的话只有46g重,戴在手上不像其他手表那么累赘。虽然看起来变化不大,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这次的Watch GT2要比上代在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

华为Watch GT2采用极细金属边框、纤细表耳,宽度也在上代的基础上收窄。用手指触摸表圈外侧的这圈数字可以感受到刻度并不是印上去的,而是通过点刻工艺雕琢而来。在右侧边同样设置了两个按键表圈,按上键进入菜单,下键支持自定义,默认为直接进入锻炼的界面。

背部为两个金属触点和心率传感器等,在游泳的时候也能进行心率监测,用户通过心率数值来调整游泳节奏及强度,防止心率过高对身体造成危害。华为Watch GT2这次依然集成了支付宝付款码功能,和表盘上的自定义下键绑定之后,在便利店付款时可以直接按键扫码。此外华为Watch GT2还支持NFC公交支付功能,让出行更加便捷。

华为Watch GT2采用1.39寸AMOLED高清触摸彩屏,显示分辨率达到454*454,拥有更广的色域。AMOLED屏幕相较于传统的LCD屏幕还可实现超薄的设计,并且节省了功耗带来更长的续航时间。这块表最高亮度可达1000nit,在白天户外强光下也能看清屏幕上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这次它还支持息屏显示。总体上体验下来,触控的延迟,动画效果等也非常流畅。

华为Watch GT2搭载最新研发的麒麟A1芯片,能够大幅度降低能耗,是世界首款同时支持蓝牙5.1和低功率蓝牙5.1的可穿戴芯片,可实现超高速蓝牙数据传输。

此外麒麟A1支持音频模块,手表左右两侧底壳有开孔,分别是手表的麦克风和扬声器。华为Watch GT2支持智能蓝牙通话功能,当然这个功能是需要与手机蓝牙进行连接。此外,手表还增加了电话本功能,可以保存亲人、朋友以及工作伙伴的联系方式,方便从手表上查找号码和拨打电话。

华为Watch GT2支持的运动模式相较于上一代更加丰富,手表覆盖15种运动模式,其中包含户外运动8种(跑步、步行、登山、徒步、越野跑、骑行、开放水域、铁人三项),室内运动7种(步行、跑步、骑行、泳池游泳、自由训练、椭圆机、划船机)。

除了运动方面进行了升级,华为Watch GT2还新增了血氧饱和度检测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检测,判断是否需要休息或者及时补充氧气,对于城市长期脑力工作者及打鼾人群非常适用。

血氧饱和度(SpO2)是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对运动而言,了解血氧饱和度可避免意外的发生。对日常生活而言,血氧饱和度的数据可以帮助用户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改善身体状态。在日常状态下,用户也同样可以通过华为Watch GT2单次监测血氧饱和度。

除了独有的血氧含量监测功能外,华为Watch GT2还采用了业界领先的睡眠检测技术,华为Watch GT2可以全程监测睡眠质量,通过实时心率监测、睡眠呼吸质量和大数据分析,准确识别6大类典型睡眠问题,提供 200条改善建议与个性化睡眠服务。

在运动健康APP中同步之后还会为用户提供8大睡眠子项报告,有夜间睡眠时长、深睡比例、浅睡比例、快速眼动比例、深睡连续性、清醒次数、呼吸质量,全面的睡眠监控和分析、以及睡眠建议,帮助用户提升睡眠质量。

对于包括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在内的可穿戴设备而言,长续航可能是决定体验最为关键的一个指标。华为Watch GT2采用智能节电算法2.0模式,可智能识别使用场景根据静置、佩戴、运动等不同状态合理分配能耗。日常使用可达15天,GPS模式下续航长达30小时。Watch GT2 的 46mm版本还可以进行离线音乐播放和拨打电话,大概给音乐留了2GB左右的空间,可以存储200-500首歌。而通过华为音乐APP,还可以同步管理手表内音乐,添加到不同的歌曲分组。

目前46mm直径的华为Watch GT2已开售,起售价1488元起。总得来说,Watch GT2延续了上代产品体验中的精华部分,并在外观设计和体验上有了更多改进。换代之后的GT2,更轻薄,同时在运动健康功能和续航上的优势也更为明显。
        责任编辑:wv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