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1、高压跌落式熔断器三相的操作顺序。
停电操作时,应先拉中间相,后拉两边相。送电时则先合两边相,后合中间相。停电时先拉中相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中相切断时的电流要小于边相(电路一部分负荷转由两相承担),因而电弧小,对两边相无危险。操作第二相(边相)跌落式熔断器时,电流较大,而此时中相已拉开,另两个跌落式熔断器相距较远,可防止电弧拉长造成相间短路。遇到大风时,要按先拉中间相,再拉背风相,最后拉迎风相的顺序进行停电。送电时则先合迎风相,再合背凤相,最后合中间相,这样可以防止风吹电弧造成短路。
2、配电变压器停送电操作顺序:
在一般情况下,停电时应先拉开负荷侧的低压开关,再拉开电源侧的高压跌落式熔断器。在多电源的情况下,按上述顺序停电,可以防止变压器反送电,遇有故障时,保护可能拒动,延长故障切除时间,使事故扩大。从电源侧逐级进行送电操作,可以减少冲击起动电流(负荷),减少电压波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如遇有故障,可立即跳闸或停止操作,便于按送电范围检查、判断和处理。停电时先停负荷侧,从低压到高压逐级停电操作顺序,可以避免开关切断较大的电流量,减少操作过电压的幅值、次数。操作中尽量避免带负荷拉合跌落式熔断器,如果发现操作中带负荷错合熔断器,即使合错,甚至发生电弧,也不准将熔断器再拉开。若发生带负荷错拉熔断器,在动触头刚离开固定触头时,便发生电弧,应立即合上,可以消灭电弧,避免事故扩大。但如熔断器已全部拉开,则不许将误拉的熔断器再合上。对于容量为200千伏安及以下的配电变压器,允许其高压侧的熔断器分、合负荷电流。
3、操作人员在拉、合跌落式熔断器开始或终了时,不得有冲击。冲击将会损伤熔断器,如将绝缘子拉断、撞裂,鸭嘴撞偏,操作环拉掉、撞断等。工作人员在对跌落式熔断器分、合操作时,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发生冲击,以免损坏熔断器,且分、合必须到位。
合熔断器的过程用力是慢(开始)——快(当动触头临近静触头时)——慢(当动触头临近合闸终了时)。拉熔断器的过程用力是慢(开始)——快(当动触头临近静触头时)——慢(当动触头临近拉闸终了时)。快是为了防止电弧造成电器短路和灼伤触头,慢是为了防止操作冲击力,造成熔断器机械损伤。
熔丝管两端的动触头依靠熔丝(熔体)系紧,将上动触头推入“鸭嘴”凸出部分后,磷铜片等制成的上静触头顶着上动触头,故而熔丝管牢固地卡在“鸭嘴”里。当短路电流通过熔丝熔断时,产生电弧,熔丝管内衬的钢纸管在电弧作用下产生大量的气体因熔丝管上端被封死,气体向下端喷出,吹灭电弧。由于熔丝熔断,熔丝管的上下动触头失去熔丝的系紧力,在熔丝管自身重力和上、下静触头弹簧片的作用下,熔丝管迅速跌落,使电路断开,切除故障段线路或者故障设备。
在现实的10kV线路系统中和配电变压器上的熔断器不能正确动作,其原因之一是,电工素质差,责任心不强,常年不进行跌落式熔断器的维护和检修;原因之二是,跌落式熔断器的产品质量低劣,不能灵活的拉、合操作。两原因降低了跌落式熔断器的功能。现实中经常出现缺熔管、缺熔体或用铜丝、铝丝甚至于铁丝勾挂代替熔体的情况。使得线路的跳闸率和配电变压器的故障率居高不下。
10kV跌落式熔断器适用于环境空气无导电粉尘、无腐蚀性气体及易燃、易爆等危险性环境,年度温差变比在±40℃以内的户外场所。其选择是按照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两项参数进行,也就是熔断器的额定电压必须与被保护设备(线路)的额定电压相匹配。熔断器具的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等于熔体的额定电流。而熔体的额定电流可选为额定负荷电流的1.5~2倍。此外,应按被保护系统三相短路容量,对所选定的熔断器进行校核。保证被保护系统三相短路容量小于熔断器额定断开容量的上限,但必须大于额定断开容量的下限。若熔断器的额定断开容量(一般是指其上限)过大,很可能使被保护系统三相短路容量小于熔断器额定断开容量的下限,造成在熔体熔断时难以灭弧,最终引起熔管烧毁,爆炸等事故。一些供电单位仍处于农网改造高峰,在选用该类熔断器时,必须严把产品质量关,保护合格的设备入网,同时要注意到它的额定断开容量上限值和下限值。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