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多智能终端衍生投屏消费需求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多屏多智能终端衍生投屏消费需求

投屏是否是用户的强需求?如果是的话,这一用户群有多大?有几组数据可以作为参考:

乐播投屏方面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天有超600万人在使用乐播投屏一键投屏的方式看电视;中关村在线发布的《2018年客厅观看调研报告》显示,44.8%的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投屏功能连接电视;在爱奇艺电视果京东旗舰店中,“电视果3”这款产品已经有30万+的用户评价。可见,消费类投屏市场已经渐成规模。

基于AirPlay、Miracast、DLNA等协议,投屏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支持投屏技术的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可以直接实现“无中介”投屏,再比如通过一些视频APP或第三方投屏APP,也可以实现手机到电视的投屏。

而以电视果为代表的投屏硬件的出现,则为投屏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影响和变数。这些设备主打移动投屏,且包含众多平台的直播、点播内容,在内容方面,与电视内容的互补性减弱,替代性增强。此外,百度推出的一些智能音箱产品,也具备了投屏功能。多种投屏设备的出现,让业界产生了这些设备会不会“OTT掉电视”的疑问。

日前,累计覆盖超1.6亿大屏终端、6.5亿移动终端的乐播投屏获得数千万元Pre-B轮融资,这也侧面反映出了投屏这一市场的价值。此外,乐播通过增值服务、会员及广告流量变现等方式进行的投屏商业模式探索,对于大屏产业链各方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更多围绕投屏的探索与创新,在此次论道上,各方也将有更细致的解读。

回归、重塑、创新,拓宽大屏边界

未来,电视大屏的竞争,将是生态之争,在这种趋势下,手机与电视作为家庭场景中“唯二”使用频次最高且带有强互动性的终端屏幕,也将是智慧生态中的核心环节。荣耀总裁赵明表示,“未来我们的智慧生活,会有个人和家庭的双中心,手机仍然是重要的个人信息中心,但回家之后,智慧屏将成为我们生活的另一个中心”。

华为智慧屏的发布将跨屏体验升级为智慧家庭下的常态应用,而以跨屏为代表的电视智慧化趋势,也才只是一个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内,投屏将是大屏生态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投屏所产生的价值,也值得业界进行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相比以往,今年大屏行业的变化更加激烈,而更大变化的背后往往也蕴涵着更新的商业模式,更多的发展机遇,当然,挑战也从未缺席,市场破局、技术落地、政策监管,都给产业链的每个参与者带来了新的待解之题。

围绕投屏、智慧屏这两个2019年的热点,有太多可以延展的话题,这也是我们此次珠海论道专门设立“从电视屏到智慧屏、投屏的客厅生态”这一主题论坛的出发点。我们希望在为业界提供一个广泛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能为中国电视新媒体的不断升维提供助力,更希望今年的珠海论道能让每个参与者都能有所收获。

从电视屏到智慧屏、投屏的客厅生态

要点

MIUI系统内置乐播投屏SDK投屏功能,有多种模式:1、小窗投屏:将当前应用以小窗形式悬浮,可操作其他应用,不影响投屏内容。2、息屏投屏:关闭屏幕,不影响投屏内容。3、隐私保护:投屏时,消息通知等隐私信息不会在大屏显示。

要点

海思聚焦全联接、大视频、+AI,提供感知、计算、呈现和联结能力。致力于把全场景体验与服务带给每一个家庭:多种互联方式,实现高带宽全覆盖,兼容各种x-Link协议;终端+AI 提升体验,让多服务自然交互、随人而动。

要点

电视正在向带电视功能的家庭智慧大屏演进,开启AI赋能的交互革命。AI时代,电视大屏产业进入精细化场景运营,从人找内容进化到内容找人,从人工运营到人工+机器运营,再到视频个性化推荐运营,再到场景化运营。

要点

有线电视网升级改造应满足承载以下业务和服务的需求:一是广播电视业务、数据传送等通信业务; 二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等融合媒体服务、应急广播等公共服务、4K/8K/AR/VR等高新视频服务、专线专网等政企服务; 三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安全等技术服务。

要点

虹领金是基于智能电视增值业务运营的支撑系统,为用户推荐内容,为合作伙伴的内容引流,提升存量终端价值,持续提升电视机用户体验。在内容运营方面,海报的人物、配色、风格对内容点击都有影响;合理利用用户画像技术,可进一步提升目标内容的点击转化。

要点

IoT的推进过程中,首先是单产品的智能化,目前已初具规模;接着是产品间的互联互通,随着5G、AI时代的来临,将成为现实; AI方面从人控制设备进化到设备自动为人提供服务。在家庭体系中,电视有望成为边缘计算的核心设备。

要点

邸客科技的双屏互娱系统,与中科院联合研发的RCU控制芯片,采用ARM CM4 内核,支持IEEE 802.11ac 2x2 MU-MIMO,符合 Wi-Fi VHT R2规范,有效地对抗了频率选择性衰落;支持蓝牙5、蓝牙Mesh组网以及远距离传输技术,支持PCIE接口和SDIO协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