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管显示实验

单片机实验

27人已加入

描述

数码管显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数码管是单片机系统常用的输出显示器件,单个数码管可以显示0~F 和一些简单符号。
本实验要求实现在单个数码管上显示简单字符。通过实验,要求掌握以下知识点:
1.复习实验一,进一步熟悉实验软硬件环境和程序调试方法。
2.练习数据传送指令等基本指令的使用和软件与硬件的配合。
3.掌握数码管与单片机的连接方法和简单显示编程方法。
4.数码管的连接方法和段码的概念。
二、实验预备知识
1.数码管与单片机端口的连接
数码管采用共阳极数码管,其a、b、c、e、f、g、Dp 各段的引脚可以与单片机的I/O
口直接相连。一般的51 系列单片机的I/O 口可以输出4mA 的拉电流或20mA 的灌电流,
可以驱动数码管发光。共阴极数码管公共端应接高电平。
实验中需采用一块数码管显示模块,其电路如下:

示实验

图3-1 按键显示模块电路图
电路中K1~K4 是按键,R9~R12 是4 个按键的上拉电阻。在按键没有按下时,对应的
I/O 口是高电平,按下后为低电平。按键上并联的电容C1~C4 有去抖动的作用。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指导书》
版权所有: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片机应用技术精品课程组电话:0838-2652710 http://mcu.scetc.net 22
4LED 是共阳极的4 位动态显示数码管,其内部有4 个共阳极数码管,数码管按下图
的方式连接:

示实验

图3-2 4 位动态显示数码管连接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某一个数码管是否显示,除了在其a~Dp 段加段码外取决于其公共
端(COM)的状态,例如:要使第一个数码管亮,则L1 端必须为高电平。电路中,R1~R8
是数码管段码的限流电阻。Q1~Q4 用于控制数码管的公共端,其基极为低电平时三极管导
通,对应的数码管公共端与电源接通,该数码管可以显示。
2、数码管显示模块与小车控制板间的连接
实验时,该模块直接插在小车控制板的J12、J13 接口上即可,连接时注意插座的标号
要对应,即:控制板的J12 与显示模块的J1 连接,控制板的J13 与显示模块的J2。
3、基本概念
① 段码
段码是数码管显示的一个基本概念,他指在数码管显示某一数字或字符时,在数码管
各段所对应的引脚上所加的高低电平按顺序排列所组成的一个数字,它与数码管的类型(共
阴、共阳)和排列顺序有关。例如:要在一个共阴极数码管上显示数字“2”,数码管的a、
b、c、d、e、f、g、Dp 按高位在后,低位在前的顺序连接,则其段码是:01011011B(5BH)。
如果是共阳极数码管,在连接关系不变的情况下段码是:10100100B(A4H)。如果连接关
系改变,则对应的排列顺序改变,段码也会相应改变。
② 拉电流与灌电流
单片机的I/O 口与其他电路连接时,I/O 电流的流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该I/O 口为
高电平时,电流从单片机往外流,称作拉电流;另一种是该I/O 口为低电平时,电流往单
片机内流,称为灌电流。一般I/O 的灌电流负载能力远大于拉电流负载能力,对于一般的
51 单片机而言,拉电流最大4mA,灌电流为20mA。在数码管显示电路中采用灌电流方式
(用共阳数码管),可以得到更高的亮度。
③ 位码位码也叫位选,用于选中某一位数码管。在图2-3 中要使第一个数码管显示数据,应在三极管Q1 的基极加低电平,使之导通,而其他三个三极管基极加高电平,使之截止。
此时的位码为“1110”。位码与段码一样和硬件连接有关。
三、硬件连接
把按键显示模块插在电路板的J13 和J12 上,连接时注意方向,要求J12 接显示模块的J1,J13 接显示模块的J2。
四、实验内容
1.根据连接关系画出按键显示模块与单片机的连接电路图。
2.程序运行调试及要求
本实验的程序已经给出,其功能是在数码管上显示字符“3”。 要求结合硬件电路在每条语句后加注释文字,说明该语句在本程序中起的作用。
本实验的程序清单如下:
ORG 0000H
MOV P0,#0FFH
MOV P0,#0A4H
CLR P3.5
SJMP $
END
建立项目文件,输入该程序,调试本程序,并记录显示结果,包括显示位置和显示内容。
四、思考题
1.要改变显示内容,应如何修改程序,以显示数字“7”和字母“C”为例。修改程序并运行。
2.要在第三个数码管上显示,程序应如何修改?修改程序并重新运行。
五、扩展内容
1.编程在数码管上显示字母“H”。
2.编程实现以下显示功能:在一个数码管上先显示“1”,隔1 秒后显示“F”,再过1
秒后又显示“1”,循环往复。
3.在现有硬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两个数码管同时显示不同内容。以显示“37”为例
编写程序并调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