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赛道的战况怎样

人工智能

636人已加入

描述

11月20日,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公布了“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年度榜单,其中,国内智能仓储机器人头部企业快仓智能入选。

据悉,德勤高科技高成长榜单是全球范围的企业成长评选活动,覆盖30多个国家,旨在发掘并表彰高速成长、持续创新的卓越企业,腾讯、阿里、微软、谷歌、苹果等国内外巨头均入围过该榜单。国际权威媒体称其是“全球高成长企业的标杆”,它也被誉为“伟大公司的摇篮”。

成立于2014年的快仓智能,缘何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榜单?据中国移动机器人(AGV)产业联盟数据、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2018年国内能做AGV本体的企业超过120家,年营收过亿元的企业仅约17家,占行业14%。快仓智能正是这17家之一,且2016年以来,快仓智能年收入始终呈数倍增长。据了解,快仓智能已经服务的500多家企业来自全球15个国家30多个行业,其中,约60家为各行业的头部企业,约10家为世界500强企业。

在一个技术门槛高、成本投入大、前期市场开拓难的行业,快仓智能为何能实现持续地高成长?将时间拨回到创业之初,受Kiva机器人启发,来自于全球著名港口设备供应商的AGV研发专家(此前他们曾研发了国内第一套自动化码头的自动化设备)和搜索引擎巨头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创办了快仓智能,拟在国内引领“系统解决方案+智能机器人+智慧大脑”服务模式。

2018年,快仓智能创始人杨威做了一个让同行大为惊讶的决定:在现有产品销售业绩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的时候,选择重注研发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一款被认为会驱动产业科技革命的机器人。杨威当时说,他的目标是让AGV从运输机械工具真正变成具有自主思考和控制能力的智能物流机器人。

2019年6月,快仓智能正式对外发布了第三代智能机器人。据介绍,它的机械结构和导航系统都被颠覆式创新,双段浮动式底盘使机器人能够适应老旧仓库里的各种“非标”路面,跨区域、跨楼层运行也更加容易,而摆脱二维码依赖的无码导航则让机器人的“眼睛”更加接近人类的肉眼。相关资料显示,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为快仓智能带来功能和成本上的优势:运行速度提升至150%、定位精准度提升约50%、爬坡能力提升至约5°、适应-30℃冷链仓温度、元器件减少约20%、预计生产成本将显著降低。

据杨威透露,第三代智能机器人还在持续迭代中,很快它会彻底实现:能够自主构建地图,在场景中自主避障、自主规划和自主导航;能够对环境中的物品、人员和设备进行识别、理解和状态估计;多传感器融合适应各类应用场景;针对不同驱动方式都能进行可靠、稳定的多状态控制;智能化部署、诊断、调试。

杨威感慨,创业从来没有坦途,每一年都有新的挑战。和所有行业先行者一样,快仓智能也在赛道上遇到了海康、旷视这样强劲的“后起之秀”,但杨威似乎把同业竞争看得很淡,他说:“无论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对手,我们都要不断革新自己,否则就会被别人革命,而且革你命的可能不是同业,而是一些新物种。”

2019年7月,快仓智能宣布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已获得德国莱茵TüV全指令CE认证,这意味着它拿到了一张欧洲市场的重要“通行证”,也印证了此前业内传出的其将重点发力欧洲市场的消息。

2019年11月,快仓智能与合作伙伴菜鸟网络携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在西欧国家比利时的航空货运机场创新实验室峰会( Airport Innovation Lab & Summit )上亮相。业内人士预测,这款机器人或将成为其在欧洲市场的“杀手锏”。拓宽区域市场的同时,快仓智能也在大步进军新的行业,其中包括航空制造、机场物流、3C电子、冷链等,目前,快仓智能已与部分行业的重量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杨威坦言:“快仓智能是国内较早进入智能仓储机器人这个细分领域的企业,因此发展过程有点像‘摸石头过河’,我们在进军一个行业时通常会选择典型的应用场景、头部的合作伙伴,在该行业内联合创新打造标杆案例,运用口碑效应快速占领相关市场,这使得我们的营销成本相对同行较低。”据了解,在汽车、医药、第三方物流行业,也是智能仓储需求大、普及率相对较高的几个行业,快仓智能选择与一汽、上汽、国药、上药、DHL、中国邮政、百世、菜鸟网络等企业合作。杨威预测,口碑效应将在未来几年内使公司的规模和利润都呈现指数级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研发核心部件是智能机器人企业供应链稳定、成本可控的基础,而这也是快仓智能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的原因之一。其中,快仓智能还与华为等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例如,在通讯方面,快仓智能与华为进行了5G、Wi-Fi 6相关的深度合作,这为其“四面墙内智能驾驶”体系中的智联网实现低延时、零丢包、无缝漫游构建了网络基础。

腾讯、阿里、微软、谷歌、苹果在入选德勤高科技高成长榜单时都很“年轻”,正如现在的快仓智能。作为智能仓储机器人头部企业,快仓智能在智能仓储机器人这个路途遥远、市场空间巨大、竞争激烈的赛道上未来又会有哪些表现,值得行业关注。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