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时间响应模拟实验

电子实验

55人已加入

描述

系统时间响应模拟实验
 

一、概述
   通过机械、液压系统的电子模拟,了解系统的模拟研究方法。研究一阶惯性环节的运动规律,改变其时间常数,观察在阶跃作用下的过度变化。研究二阶系统的运动规律,观察两个重要的参数ξ和T对系统动态的影响。熟悉模拟实验装置的组成及原理,学会使用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和设备。
二、模拟的对像
  1、某油缸——弹簧——阻尼系统,其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


图 1

  系统输入:进入油缸的油压P(T)
  系统输出:活塞杆在油压推动下产生的位移Y(T)
  图示:A活塞面积,k弹簧常数,B阻尼系数。
  系统微分方程:

   模拟

  传递函数
  模拟
  式中: K = A / k1 ,叫做增益系数。 T = B / k1 , 叫做时间常数。
  显然,上述系统与典型惯性环节传递函数形式完全一致,可用电子线路来模拟,以测定在不同的增益K及时间常数T的情况下,系统的时域特性。在给定活塞有效面积A的情况下,可以推算出最佳状态下系统的参数k和B。
   2 、质量——弹簧——阻尼系统
   其物理模型如图2 所示

模拟
图2


  系统输入:施加于质量M上的外力F(T)。
  系统输出:质量M在外力作用下的位移 Y(T)
  系统的运动方程: 模拟
  其传递函数为: 模拟
  式中: ωn == K / m 称为自然谐振频率,K为弹簧系数。
  k 为弹簧系数。
   模拟 称为阻尼比。
   模拟 称为临界阻尼系数。
  B 为系统阻尼系数。
  K = 1 / k 为系统增益。
  显然,上述系统与典型的二阶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完全一致。通过电子线路模拟测定在不同ξ和ωN 下的瞬态响应。在给定质量M的情况下,可以推算下系统在最佳工作状态下的参数K和B。
三、实验原理及线路
  根据电子模拟原理(参阅附录),采用运算放大器和其它电阻,电容元件组成各种基本运算部件。可以构成本实验所要研究的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模拟线路。如图3所示


图3

  1、一阶惯性环节
  上图所示的模拟环节为如图4所示 


图4

  图中:
  K == R2 / R1 ,R1 == 100 KΩ , R2 == 100 KΩ ~ 1.1 M Ω
  T == R2 ?C ,故T由0.1秒~1.1秒变化。
  2、二阶环节
  有一个二阶系统,其方框图如图5所示下:


图5二阶系统方框图

  其特征方程为: 模拟
  式中 T 为时间常数,K == 2 ?ξ, ξ为阻尼系数
  传递函数为: 模拟
  模拟线路图为图6所示:



  第一组: C1 == C2 == 1 μF 。放大器 ,F1,F2,F3,F4 或为 A1,A2,A3,A4
  T == 100 KΩ×1 μF == 0.1 秒,改变W和R0即可改变阻尼比ξ。
  第二组:C1 == C2 == 0.1 μF 。放大器 ,F1,F2,F3,F4 或为 A2,A5,A1,A3
  T == 100 KΩ×0.1 μF == 0.01 秒,改变W和R0即可改变阻尼比ξ。
四、实验仪器和设备
  1、自动控制系统教学模拟机 一台
  2、双踪示波器 一台
  3、万用表 一只
五、实验内容
  1、改变一阶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使T= 0.1 秒、0.5 秒、1秒左右,分别加适合幅度的阶跃信号(或方波信号),观察并描出过度过程曲线。
  2、调节二阶环节模拟电路中的反馈电位计(既改变K值)。使ξ== 0,0.2,0.5,0.7,1。分别加同样幅度的阶跃信号(或方波信号)并由示波器的“时标”定时间,求出Mρ和时间TP。
  3、在某一ξ值下,改变时间常数T,观察Mρ和时间TP,并记录。
六、实验步骤
  1、检查电源线路,地线是否接好,注意将模拟装置,电源,示波器,信号源的线接好。
  2、将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状态,将波段开关拨到“调零”后,开通电源后调零。
  3、关电源后,按预先准备好的电路联线,不用的运算放大器必须接成比例状态。
  4、用示波器观察阶跃波形、方波信号或由电位计给出的E端电压信号大小(1 — 2V)。
  5、合上模拟装置电源,按实验内容1、2进行,对每一组参数都要将曲线描绘下来,由示波器的“时标” 轴定时间。
七、实验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线路及一切原始数据。
  2、要有准确的实验记录,包括测量参数及曲线,仪表编号。
  3、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要能准确描述与分析。
  4、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八、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认真复习与实验有关的教材内容,并阅读实验指导书(包括附录部分)。
  2、运算放大器“输出端”严禁对地短路,不要带电接线,接好后仔细复查,经指导教师查看后方可通电。
  3、爱护仪器,正确使用。
  4、实验完成后,认真整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