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带给医疗行业什么

机器人

523人已加入

描述

在“创新驱动”“健康中国”战略及“中国制造2025”大力实施的历史背景下,锻造好国产手术机器人这一国之重器意义重大。为解决这一问题,过去十余年中,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朱晒红教授团队及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团队等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一条医工结合的成功之路。

据悉,自2008年开始,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中南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承担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妙手S”手术机器人系统研究项目启动,并于2013年完成原型机“妙手S”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制造。2014年项目通过医学伦理审批,并首次运用于临床手术。

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与天津大学、威高集团等多家单位联合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定型设计与产品化技术研究”,获科技部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支持。该项目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化,取得手术机器人行业的首个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

目前,湘雅三医院已用国产手术机器人完成各类手术160余例,90%以上为四级手术,包括远端胃癌根治,肺外叶切除术等复杂手术。据悉,国产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改进后的第三代样机也将正式进行基于国产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大型手术试验,为国产手术机器人大规模投入临床使用奠定基础和提供宝贵的服役性能数据。

“手术费用仅为进口手术机器人的五分之一。”朱晒红教授表示,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的研制成功并运用于临床,打破了国外手术机器人技术在全球的垄断局面,开创了中国国产手术机器人自主创新之路。目前,国产手术机器人的手术效果接近进口手术机器人,手术费用大大降低。

据了解,由于目前机器人手术费用尚未纳入医保范畴,有专家呼吁,希望相关部门能就如何报销、报销多大比例等尽快出台参考标准。如果费用能纳入医保报销,机器人手术的优越性就能更好的发挥,造福更多患者。

“手术机器人扩展了医生视野,能将手术部位放大到15~20倍,操作上做到360度无死角。”朱晒红教授表示,手术机器人可以在狭小的空间里精细操作,精巧的手术器械可以模仿人手腕的灵活操作,同时滤出不必要的颤动,达到甚至超越了人手的灵活度和精确度。

朱晒红介绍,在传统手术中,外科医生站着做几个小时手术都是常事,国产手术机器人投产后,医生可以坐在操作台上做手术,降低术者疲劳程度,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此外,他表示,医生可以借助高速宽带技术与其他有数字接口的设备对接,远距离控制手术机器人,实现远程手术。

据悉,机器人手术在三维视野下实现复杂手术的微创化,操作精准,创口小,出血少甚至不出血,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术后存活率和康复率都大大提高。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