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转换

电子实验

55人已加入

描述

电压源、电流源及其等效转换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理想电流源与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
  2、了解实际电流源与实际电压源的外特性;
  3、验证实际电压源与电流源相互进行等效转换的条件。

  二、原理说明
  1、在电工理论中,理想电压源接上负载后,当负载变化时其输出电压将保持不变。理想电流源接上负载后,当负载变化时其输出电流亦保持不变。
  而在工程实际中,绝对的理想电源是不存在的。但有一些电源,其外特性在一定条件范围内与理想电源极为接近。在电子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晶体管电流源与晶体管电压源就是其中的一例。因为用电子学的方法,可以使晶体管电压源的串联等效内阻极小,一般为10-3Ω以下;晶体管电流源的并联等效内电导也极小,一般为10-3Ω以下,因此,可以近似地将它们视为理想电源。

  2、一个实际电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电压源,又可以看成是电流源。
  电流源用一个理想电流源IS和一个电导Gi并联的组合来表示,电压源用一个理想电压源US和一个电阻Ri串联的组合来表示。一个实际的电压源与一个实际的电流源等效,是指它们向同样大小的负载提供同样大小的电流,而此时电源的端电压也相等,即电压源与其等效的电流源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3、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转换的条件为 , 或 。

  三、实验任务
  1、测量理想电流源的外特性。
  本实验采用的电流源,输出电流IS≈30mA。当负载电阻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时(即保持电流源两端电压不超过额定值Umax=30V),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基本不变,即可将其视为理想电流源(如图6.2.1中,当Rs=∞时)。将一精密可调电阻R接至电流源的两“输出”端钮上,测量电流用的直流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改变R的电阻值,测出电源输出端的电压和电流,即得到该电流源的外特性曲线,测量数据记录于表6.2.1中。
  2、测量理想电压源的外特性。
  本实验采用的电压源,输出电压US≈9V。当负载电阻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即保持电压源的输出电流不超过额定值Imax=500mA),电压源的输出电压基本不变,即可将其视为理想电压源(如图6.2.2中,当 时)。将一精密可调电阻R接至电压源的两“输出”端钮上,测量电压用的直流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改变R的电阻值,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即得到该电压源的外特性曲线,测量数据记录于表6.2.2中。
  3、验证实际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转换的条件。
  在实验任务1中,若 且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为IS时,则构成实际电流源。这里我们取Ri的标称值为510W, ,并将该电流源接至负载R,改变负载的电阻值,即可测出该电流源的外特性,测量数据记录于表6.2.1中。根据等效转换的条件,将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调至 ,并串联一个标称值为510W的电阻Ri,就构成了一个等价的实际电压源,将该电压源接至负载R,改变负载的电阻值,即可测出该电压源的外特性,测量数据记录于表6.2.2中。

图6.2.1 图6.2.2

表6.2.1 电流源的外特性(Is30mA)

 

R (W)

 

 

 

 

 

 

 

 

理想电流源Ri=¥

I (mA)

 

 

 

 

 

 

 

 

U (V)

 

 

 

 

 

 

 

 

实际电流源Ri=510W

I (mA)

 

 

 

 

 

 

 

 

U (V)

 

 

 

 

 

 

 

 

表6.2.2 电压源的外特性(Us15.3V)

 

 

R (W)

 

 

 

 

 

 

 

 

理想电压源Ri=0W

I (mA)

 

 

 

 

 

 

 

 

U (V)

 

 

 

 

 

 

 

 

实际电压源Ri=510W

I (mA)

 

 

 

 

 

 

 

 

U (V)

  四、实验仪器设备
  1、数字万用表
  2、电工综合实验台

  五、预习思考及注意事项
  1、试从实验线路中说明,电压源和电流源的输出端发生短路时,对电源的影响有何不同?
  2、使用电源时应注意,电压源不要超过其规定的额定输出电流,电流源不要超过其规定的额定输出电压。
  3、实验过程中直流稳压电源不能短路,直流稳流电源不能开路,而且电源只能向外提供功率而不能吸收功率,以免损坏设备。
  4、稳压(流)源通电初期,电源的输出不稳定,应稍等片刻再进行测量为宜。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过载报警现象;
  2、整理实验数据,分别绘制电压源、电流源的外特性曲线;
        3、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进行等效转换的条件,分析实验结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