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升级 人类对机器人也产生了感情

机器人

532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升级,那些科幻电影里的幻想似乎也在一步步变成现实。除了机器人本身,人类自己的态度也挺值得思考:我们是如何看待这些金属元件的复杂组合的?我们会爱上机器人吗?最近 BBC 的一篇报道就做出了有趣的讨论。

2017 年,五位加拿大广播公司的邮件机器人也获得了一场温馨的退休派对。而 UCLA 的科学家更是将他们自己设计的摄影机器人 Zelda 评价为“它有自己的想法”。看起来,人类的确很喜欢自己的机器人同事们。

“拟人化”是人类的天性

所有这些看似不可能的友谊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天性就倾向于把所有物体都人格化。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看到的各种“XX 拟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还喜欢赋予很多事物一个人类的名字,从传说中的神明,到普通的动植物,乃至无生命的物体,都可能是想象力投射的对象。2016 年的一项实验获得了搞笑诺贝尔经济学奖:研究者向两百多位受访者展示三块石头的照片,并请他们试着想象并描述这三块石头各自的性格特征。结果受访者全都顺利给出了答案,比如“这块像个纽约富商”或者“那块像个嬉皮士”之类的。

我们对机器人的心态跟对人差不多

事实是,人类对待机器人的心态确实跟对待自己的同胞挺相似的。2013 年,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的科学家也做了个实验:志愿者观看人们对人类/机器人/无生命物体的亲密行为(比如拥抱、抚摸)和暴力行为(比如掐脖子),结果显示,他们在看到机器人被折磨时,大脑的活跃区域跟看到人类被伤害时是一样的,只是活跃程度要轻一些,同时还会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反应。

是什么催生了我们对机器人的情感?在什么情况下,人类会对机器人产生更高于同理心的“感情”?研究人员给出了三个理由:

1. 创伤

人类往往会对共同经历困难的同伴产生感情,对机器人也不例外,比如一起上过战场的机器人战友。

2. 孤独

在我们的进化历程中,和同伴的联系有时对生存非常关键。一些说法甚至认为,被隔离或者被拒绝(比如遭遇分手)后出现的那种“肉体上的痛楚”,正是身体在提醒我们“你需要朋友”。如果这种需求在人类同胞中落了空,哪怕是一个扫地机器人,也会成为我们友谊的寄托。

3. 相似性

如果机器人和人类的外形或行为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我们的想象力就能持续下去。比如长得像一张脸的车前灯,或者往桌子上摆东西的机器管家。心理学家认为,如果物体的行为看上去“不可预测”,仿佛拥有自己的意志,我们就更容易对它进行拟人化。

犯过错误的机器人“更可爱”

在去年的一项实验中,研究者们发现,比起行为毫无差错的机器人,受访者似乎觉得那些犯过错误的更讨喜一点。尽管它们“没那么智能”,但人们会更愿意与之互动。换言之,偶尔犯错能让机器人“更像人类”。

综合来看,人类对机器人的感情并无特殊之处,它依然是同情心、拟人化和亲密互动的产物。但这种情感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前景:如果机器工人犯了错误,人类该惩罚它吗?如果机器士兵在战场受伤,人类战友该冒险去救它吗?如果人类像电影Her的男主角一样,爱上了一位机器人怎么办?机器人伦理将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型道德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