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一定比Sub-6强吗?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首先毫米波是不是真的就比Sub-6强,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不能简单的就断言毫米波就一定比Sub-6更适合作为5G频率标准。

毫米波也就是波长在毫米级别的电磁波,它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容量大。以高通骁龙865外挂的X55基带为例,它的下行速度可以达到7.5Gbps。而华为的麒麟990 5G由于不支持毫米波,下行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3Gbps,两者差距很大。这也是毫米波支持者“鄙视”Sub-6的主要原因。

但基带的下行速率快并不意味着实用。以4G时代为例,高通和华为的基带都可以达到1Gbps的4G下行速率,然而我们的手机从未达到这样的网速。反而在运营商的限速之下,现在的4G网速普遍只有30Mbps,和理论上的速度相差30倍。也就是说即使进入到5G时代,网速的上限并不在基带,而是在运营商。如果运营商只给你开1Gbps的带宽,那么无论你用Sub-6还是毫米波,都只能跑1Gbps的网速。这样一来毫米波相对于Sub-6最大的优势也就不存在了。

另外在现有的技术下,毫米波的覆盖能力和功耗都是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穿透力也就越差。比如我们家用的WiFi就分成2.4GHz和5GHz,前者频率低网速慢,但穿透力强,覆盖好,后者则正好相反。毫米波也具备类似的现象,由于它的频率比较高,虽然可以提供更高的网速,但穿透力很差。甚至一片树叶都有可能影响到毫米波的信号质量。

如上图所示,使用毫米波的美国运营商T-mobile 5G网速只有107.82Mbps,虽然要比4G快不少,但和5G标准相比还差很远。

因此如果要让毫米波形成完善的网络覆盖,就必须建立更多的基站。而毫米波由于频率高的缘故,本身就比较费电。毫米波基站越多,耗电量也就越大。昂贵的电费对于运营商来说将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这些成本肯定会转换到用户的头上。

以高通为首的美国企业之所以采用毫米波,是因为Sub-6频段被美国军方占了一大半,民用企业只能用毫米波来实现5G通信。而我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则不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我们使用Sub-6作为5G的频段就足够了。只有等以后Sub-6也不够用了,才会考虑建设毫米波,而这至少也是三五年之后的事情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