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的边缘计算未来如何发展?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说起近两年最热的技术词,除了 5G、AI 之外,边缘计算也赫赫有名,是业界极为关注并且探讨最多的技术之一。尤其是随着中国 5G 的逐渐落地,持续不断的新业务对边缘计算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

从目前来看,边缘计算已经进入到一个相对爆发性的阶段,运营商对于边缘计算也在今年正式开始从试点性的探索走向试商用。然而,如何建立适合商用的边缘计算网络、边缘计算的网络架构如何应对种类众多的垂直应用带来的挑战等仍是难点。

为了理清边缘计算与网络基础设施的关系,支撑运营商更好的开展边缘计算业务,今年 9 月份,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成立了 ECNI (边缘计算网络基础设施工作组),并在近日举办的“2019 边缘计算产业峰会”现场发布了《运营商边缘计算网络技术白皮书》。

峰会期间,边缘计算网络基础设施工作组联席主席、中国电信战略与创新研究院 IP 与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主任雷波以及边缘计算网络基础设施工作组联席主席宋军博士接受飞象网等记者采访,分享了白皮书的具体内容,并就边缘计算网络存在的问题以及边缘计算网络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边缘计算促使网络向新型融合架构发展

伴随行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持续涌现的新业务对边缘计算提出了新需求。而这些新的需求必然导致网络架构的变迁。一方面网络是边缘计算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另一方面边缘计算的发展和部署将推动传统以承载南北向流量为主的基础网络架构,向能够灵活调度、兼顾时延指标、利于东西向流量的新型融合网络架构的方向发展。

“总体来讲,边缘计算的部署对网络的融合发展主要包括三大场景:固移融合场景、园区网与运营商网络融合场景、现场边缘计算网络 OT 与 ICT 融合场景。”中国电信战略与创新研究院 IP 与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主任、边缘计算网络基础设施工作组联席主席雷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电信战略与创新研究院 IP 与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主任、边缘计算网络基础设施工作组联席主席雷波

他进一步将到:“这在此次发布的《运营商边缘计算网络技术白皮书》中也有总结,并且白皮书还详细分析了每个场景中边缘计算与网络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

白皮书指出,不同类型的边缘计算业务对网络需求侧重点存在差异性,那么,运营商提供的通用化网络如何能满足多样的个性化需求?

比如,对于固移融合业务场景,需满足移动网络和固网同时访问边缘计算业务的需求,以及低时延、高可靠性连接需求,实现无缝业务体验;对于运营商网络和园区网络融合场景,需求主要集中在新型移动网络技术如 5G 的接入以及网络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对于现场边缘计算网络,需求主要是 OT 网络与 IT 网络的融合以及现场业务的确定、实时、可靠和安全需求。

对此,华为数通产品线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边缘计算网络基础设施工作组联席主席宋军表示:“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边缘计算共性需求抽象出来,如果未来的边缘计算网络能够匹配这些关键共性需求,就意味着能够满足边缘计算 80%~90% 的需求,从而可以在个性化和通用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华为数通产品线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边缘计算网络基础设施工作组联席主席宋军

宋军进一步对记者讲到:“白皮书在业界首次将各类场景的网络需求,总结提炼成七大方面需求,在这些需求中,有些只要改一下网络就可以,有些就要联合网络技术专家、学术机构,推动形成新的网络架构来解决问题。”

具体而言,这七大方面包括:通过固网或移动网的多接入、可靠连接性、网络边云协同/跨域边云协同、算力按需调度并选取最优节点处理业务的需求、运营商网络和园区网融合的互联互通互操和安全互信需求、现场异构接入网络,以及确定性时延/低时延、高带宽、高并发网络的需求。

5G MEC 网络建设仍存四大挑战

谈及 5G 网络对于边缘计算的应用有什么影响,目前 5G 边缘计算网络的建设存在哪些挑战时,宋军坦言,目前运营商 5G MEC 网络建设仍存在四大挑战与六大关键点,建议在 5G Ready 的基础上推进 MEC Ready。

具体而言,这四大挑战分别是:一、L3VPN 覆盖挑战,UPF 的下移需要无线核心网的业务端口下移,增加了 L3 VPN 的覆盖需求;二、边云协同挑战,UPF 需要和中心云中的 5GC 控制面和管理系统通信,对运营商承载网提出了边云协同需求;三、固移融合接入挑战,MEC 需要提供无缝的 FMC 业务,需要 ECA 提供多接入,跨越无线网络和固网的连接;四、现场 MEC 挑战,企业园区里的基站和 MEC 需要低延迟的直连,且保证企业重要业务数据不出园区。

而建设 MEC Ready 的运营商网络六大关键点则分别是:最短 ECA、低延迟分片、ECN 中路由器的集成通信能力、ECI 多点通信、边云协同、运营商网络和企业网的安全互通。

首提边缘计算网络技术体系

雷波指出,白皮书除了弄清楚规模部署 MEC 存在的网络挑战之外,还在业界首次提出了边缘计算网络技术体系,将相关的网络基础设施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 ECA (Edge Computing Access,边缘计算接入网络)、ECN (Edge Computing Network,边缘计算内部网络)、ECI (Edge Computing Interconnect,边缘计算互联网络)。

现场,雷波也对这 ECA、ECN、ECI 这三大部分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边缘计算接入网络(ECA)是边缘计算网络技术体系区别于云计算网络技术体系的重要部分,需要具备融合性、低时延、大带宽、大连接和高安全等特征,因此 ECA 需要在现有网络上进行演进升级,其核心思路主要是缩短 ECA 的距离,即将边缘计算系统无论在物理上还是在逻辑上都尽可能接近用户系统,减少流量在网络中的绕行。

“以前我们是从网络的视角来看边缘计算,现在我们要站在边缘计算业务的视角来看网络,我们通过这个视角重新定义了 ECA。”雷波说。

边缘计算内部网络(ECN)更强调架构简化、功能完备、无损性能以及边云协同的集中管理体系,因为边缘计算系统规模远小于云计算系统,因此扁平架构、融合架构等方案成为 ECN 的发展方向。

边缘计算互联网络(ECI)相对数据中心互联网络(DCI)更为复杂多变。雷波称:“边缘计算系统涉及与多种类型的系统连接,包括云计算系统、其他边缘计算系统、用户自建的系统等,因此 ECI 连接的对象变多,且属于不同运营方,如用户本身、云服务运营商、其它边缘计算运营商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边边协同的基础上继续提供低时延的网络性能,这使得 ECI 从基础设施布局、管控架构以及业务产品等层面上实现边、网、云的高度协同。”

此外,白皮书指出随着未来新型业务应用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基础设施自身价值定位要求的提高,边缘计算对网络的智能化、低时延、大带宽、海量接入等提出了新的需求,将推动边缘计算网络技术向新的方向发展:从有损网络到无损网络、从“尽力而为”到确定性、从流量哑管道到算力智能网络、从 IP 寻址到内容寻址、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从能力受限的接入到随时随地的接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