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公司研制的航母舰载无人加油机已完成了首飞测试

军用/航空电子

379人已加入

描述

波音公司研制的首型航母舰载无人加油机MQ-25A“黄貂鱼”在美国中部的圣·刘易斯航空站完成首飞测试。代号为“T1”的原型试验机在地面控制站人员的遥控下完成滑行和起飞,并按照预设航线飞行了2小时。

2018年8月,波音公司获得美国海军授予的价值8.05亿美元合同,用于设计、开发、建造、测试并交付4架MQ-25A无人加油机。美国海军预计将总共耗资130亿美元,采购全部72架MQ-25A。海军的目标是MQ-25A在2024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舰载无人加油机首飞,象征着美海军舰载航空向适应大国竞争要求迈出重要一步。

现代航母迄今尚未经受过大国间高端战争的实战检验

二战中,以直通甲板航母和螺旋桨飞机为典型特征的舰载航空兵在海战场上大显身手,使航母彻底取代战列舰,成为海战核心装备。二战后,随着蒸汽弹射装置、光学着舰引导装置、斜角甲板等的发明和应用,以及喷气式飞机上舰,现代航母的基本形态逐步形成,尤以美国的大型核动力航母成为了现代航母的主流。

尽管航母在二战后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多次实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些战争中由于交战双方实力差距悬殊,航母并没有遇到过真正势均力敌的威胁。虽然航母是美国在冷战中全球对抗前苏联这一强大对手的重要手段,但并未发生过实际冲突。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现代航母并未经受过高端战争的实战检验,这也是对航母在现代高端战争中的角色和作用长期存在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国竞争背景下美国航母舰载航空转型势在必行

航母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高价值装备,无论从战略影响角度还是经济角度来说,其战损都是难以承受的。对于美国海军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大型核动力航母尤其如此。大国竞争背景下,“由海向陆”战略时期在全球海域几乎畅行无阻的美国航母将首当其冲,生存受到严峻挑战。在现代高端战争中,美国航母无论是作战角色还是装备性能,都面临转型。

(一)从“匕首”向“长矛”转变

在“由海向陆”战略下,美国航母编队可以轻松进入对手的近海区域,实施对陆攻击和支援。航母舰载航空犹如刺向敌方的匕首,出刀迅速才能造成更大的毁伤。这一作战模式下,航母追求的是高出动架次率:舰载机快速出动,完成短距离、短时间任务后返航,准备下一轮攻击。美国“尼米兹”级航母日均超过200架次的高架次率就是建立在这一作战模式基础上才能实现,如果执行的是长距离任务,航母是无法实现如此高的架次率的。“福特”级航母设定的日均近300架次目标也是以短距离任务为作战想定。但随着战略环境的变化,这种短距离的高出动架次率的价值在下降,尤其在大国对抗的高端战争中,由于航母不可能靠近敌对大国200海里(370千米)的近海区域去作战,这种短距离高出动架次率将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在大国对抗背景下,美国航母现有出动回收能力可能会“过剩”,更需要的是化身为“长矛”,提升从远距离发起攻击的能力。尽管航母编队有严密的分层防御体系,但对于航母来言,“躲”仍然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躲”就是从“杀伤链”(即“发现、定位、跟踪、瞄准、打击和评估”六个环节)源头着手,通过广域存在,大范围、高速机动,无线电静默等方式,使对手难以发现、定位和准确跟踪航母。冷战时期,前苏联深入研究过对抗美国航母编队的方法,指出要在开阔的大洋海域发现美国航母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任务,需要耗费大量空中、水面和水下的侦察探测资源以及情报资源,对美航母动向进行严密监视,必要时只能由舰艇紧密跟踪并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尽管随着技术的发展,对海上目标的侦察探测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但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可在广阔海域发现和跟踪敌方航母的侦察探测体系,无论从经济可承受度还是技术难度来说,对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短期内难以实现的。航母的行动区域很广,即便航母编队不采取主动对抗措施,想要找到它也是十分困难。即便在某一特定时间发现了航母,也并不意味着具备了对航母实施目标定位的条件。处于任务状态的航母在时刻不停地高速机动,30分钟的时间间隔里,航母可能位于面积达700平方英里(181平方千米)的圆形机动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地方;超过90分钟,这个面积增大到6000平方英里(1539平方千米)。如果按直线高速航行,航母在一天内可能驶离最初发现它的地方700海里(1296千米)。

因此,为降低被发现和打击的概率,航母应尽量远离危险区域,舰载机必须从远距离发起行动。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的大国竞争对手,美国智库CSBA的分析指出,根据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美国航母必须与中国海岸线保持1000海里(1852千米)以上的距离。美国航母要在与中国的对抗中发挥较大作用,航母舰载机作战半径必须达到或超过1000海里(1852千米)。

但纵观美国历史上和当前的航母舰载机,只有冷战时期的A-6舰载攻击机等机型达到过1000海里(1852千米)以上的作战半径,当前即使是最新一代的F-35C舰载机,作战半径也远小于1000海里(1852千米)。因此,扩大舰载机航程是舰载航空转型的当务之急。

(二)从“急先锋”向“指挥中枢”转变

在以往的历次战争中,美国航母依靠其舰载机的高出动能力、强大的火力打击能力和任务灵活性,常常充当战争急先锋的作用,承担大量攻击任务。在大国竞争背景下,美海军提出分布式作战概念下,航母的攻击任务可由分布式的小型编队来分担,但广域分布的兵力对信息的依赖性急剧增加。航母在向后部署的情况下,可凭借其强大的海上保障能力,依靠其搭载的预警机、互联互通能力更强的有人/无人舰载机等,为分布式舰队及联合部队提供情报监视侦察和态势感知,形成统一态势图,承担起海战场指挥中枢的作用。因此,提升舰载航空部队的态势感知和数据融合能力也是美海军舰载航空转型的重点。

MQ-25A为美国航母舰载航空转型奠定基础

从远期来看,大航程的隐形先进有人/无人舰载机是美国航母舰载航空的发展目标,主要载体是下一代舰载机F/A-XX和半路夭折的UCLASS大型无人作战飞机。MQ-25A作为一种过渡手段,将为舰载航空转型奠定基础。MQ-25A“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能通过空中加油,大幅提升现有舰载机的航程;具备一定情报监视侦察能力和数据融合能力,可提升舰载航空部队的态势感知和共享能力;通过积累经验,能为未来大航程隐身无人作战飞机上舰铺平道路。

MQ-25A舰载无人加油机对美海军舰载航空的具体影响

(一)减少舰载战斗机伙伴加油架次,释放战斗力

目前,美国海军主要通过舰载战斗机的“伙伴加油”执行加油任务。舰上的F/A-18E/F战斗机有20%~30%的飞行时间用于执行加油任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为其他战斗机远程加油,扩展战斗机任务时间和范围,二是为等待着舰且燃油即将耗尽的战斗机加油,确保战斗机安全着舰。目前美国海军能用的F/A-18E/F战斗机本身数量有限,并且越来越逼近机体寿命。MQ-25A将替代F/A-18E/F战斗机执行加油任务,并能为4~6架战斗机加油,任务效能远超F/A-18E/F战斗机。

(二)大幅提升舰载机作战半径,增强远程任务能力

美海军航母现役F/A-18E/F舰载机在不加油情况下作战半径不到500海里(926千米),最新的F-35C舰载机作战半径也仅约610海里。MQ-25A无人机可负载15000磅(6803千克)燃油从航母甲板起飞,在距离航母500海里(926千米)的位置为有人战斗机加油,使战斗机有效打击范围增加400海里(740千米)以上,接近或达到1000海里(1852千米)的期望值。

(三)具备一定的情报监视侦察和数据融合能力,提升空中态势感知和共享能力

MQ-25A除了空中加油功能外,还可能具备一定的情报监视侦察和数据融合能力,不仅能有效提升舰队的情报监视侦察能力,还能使舰载航空力量在未来战场中扮演新的重要角色:合成并分享来自飞机、舰艇、潜艇和卫星的敌情及战场传感器的数据。与美国正在验证的“忠诚僚机”作战概念相一致,MQ-25A还可以作为无人机僚机,与有人舰载机协同执行任务,提升有人机的任务能力。

(四)积累舰载无人机操作使用经验,为作战无人机上舰铺平道路

由于舰载作战无人机UCALSS项目难度过大,美国海军中止了该项目,转而发展难度较小的舰载无人加油机MQ-25A。MQ-25A本质上是个过渡方案,从MQ-25A上舰到舰载无人作战飞机上舰,中间至少有五年以上的时间。在此期间MQ-25A在舰上的操作和使用经验将为作战无人机的研制提供重要输入,有助于加速作战无人机的上舰。
责任编辑;z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