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显示触摸屏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

触控感测

201人已加入

描述

(文章来源:OFweek)

目前常见的电容式触控屏幕内部结构薄化设计,主要有内嵌式(In-cell)、On-cell及单片玻璃方案(OGS)等设计方式,以下将就三种方案进行说明。目前较热门的触控显示模组薄化方向,以内嵌式In-cell方案为主,在终端产品导入的厂商不乏国际大厂,如Apple、Samsung、sony ericsson等业者均有对应产品导入内嵌式In-cell方案触屏设计方案。

以Apple的状况是与LG Display(简称LGD)合作开发In-cell面板元件,以供应旗下iOS Device的产品应用需求。Samsung的方向为采用精简型In-cell设计方案、同时多方进行In-cell的专利布局,并挟自身的半导体产制资源,积极开发对应之触控IC。In-cell的技术方案目的,是要让LCD的透光率提升、减轻背光辅助的功耗需求,不仅可让产品的显示品质提升,也能因为结构简化、薄化使整个显示模组的厚度大减,达到积极为终端设计产品进行薄化设计的开发目标。

In-cell只是个概念,各家大厂的作法大多略有出入,而且为了规避In-cell不同技术概念的专利侵权问题,大厂也挖空心思利用感应层、驱动层、导电膜不同的排布组合,一方面优化In-cell面板的触点侦测与追踪效能、一方面提升In-cell面板的显示品质。

而In-cell与On-cell有一定程度的技术重叠,其实In-cell与On-cell两种方案,目的都是将电容触控的感测设计与液晶面板整合的技术方案,In-cell为将触控的感测机制嵌入至液晶的像素中,而On-cell的方法则较不同,为将触控感测机制嵌入至LCD模组的彩色滤光片基板、或是偏光板之间的作法,若就架构来观察,In-cell的技术难度较高,且较具薄化优势,置于On-cell方案则要视整合方式差异,会影响其触控显示模组的薄化优势,但这两种技术均持续进化改良。

对In-cell方案来说,因为触控感测机制嵌入液晶核心,在制程与工法复杂度较高,导致终端产品的显示屏模组良率也因此受到影响,技术方案导入量厂初期,较大的挑战在于改善产品的制程良率。相对的On-cell虽在材料优势略减,但仅需在彩色滤光片、偏光板间利用透明的感测图案排列进行触点感测设计,制程相对简单许多,在良率问题方面较In-cell容易解决许多,加上透明电极图案排布的方式与制法技术持续升级,目前两种嵌入式触控技术方案的模组差距越来越接近,而On-cell架构在生产良率优势方面,让整体模组的生产成本表现较佳。以On-cell应用方案观察,目前采行此技术较显著的终端设计,即为Samsung AMOLED触控萤幕模组设计方案。

反观In-cell即便在量产良率略显劣势,但直接的薄化优势与显示效果提升效益,仍受到许多国际大厂青睐!像是Apple就在iPhone 5新款产品上导入In-cell触控显示模组,透过面板的积极薄化与显示效果优化,为终端产品增加不少产品优势,而也由于Apple iPhone就具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水准,在关键料件的采购可在数量上具一定程度优势,可间接减少In-cell架构触控显示模组在量产良率造成的成本问题,除了Apple外,如Sony等一线智慧型手机大厂,也相继导入In-cell的显示屏幕设计方案。
         (责任编辑:fq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