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有着怎样的应用价值

医疗电子

431人已加入

描述

(文章来源:医疗科技网)

为了应对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慢性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威胁,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慢性病防治的中长期规划。规划中提到的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早诊早治的方针,与医疗级智能可穿戴疾病初筛、辅助诊疗的功能有较高重合度。随着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将对降低慢性病死亡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国实行的是分级诊疗制度,慢性病的防治主要是当地社区医院等一级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一般通过派发宣传单页,组织健康讲座,安排定期身体检查的方式进行,这类活动都是由社区工作人员集体通知,统一安排。现阶段,这种宣传方法对疾病的防治具有较大意义,缺点是不能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定制”的宣传推送,而且对人力资源会造成一定浪费。

医疗级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加入将为社区的宣传工作带来效率的提升。可穿戴设备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定制个性化的宣传资料,并利用手机APP、短信、设备自身的提醒功能为使用者提供风险预警提示和健康建议,智能化推送相关健康知识讲座和身体检查项目,这些功能都将有助于宣传工作的落地,并减轻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根据权威机构的数据估算,对于慢性病而言,用于预防的费用与用于治疗的费用,其比例约为1:8,因此治疗慢性病不仅要治,更要科学预防。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可穿戴设备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以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为例,此类疾病周期长、就医频次高。频繁的就医不仅给患者带来时间和经济上的压力,也给医院方面带来困扰。而且对于一些心脏疾病来说,如果就医时恰好处于疾病的缓解期,辛苦取得的监控数据也会丧失价值。若通过医疗级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时或定期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行疾病的初筛,则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慢性病诊疗在传统医疗模式下的痛点。

慢性病的诊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若能对过往的诊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将对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过去医生在接诊病人时,没有结构化的录入数据,主要是通过文字记录病情,导致医院过往电子病历中留存大量空白,因此在过往的数据的利用上,存在困难。

而医疗穿戴设备可以将监测的身体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长期的留存。其优势不仅在于长期保存数据,更在于结构化录入的数据,便于医生(也包括人工智能)去进行分析和判断。

数据存在云端,这些数据由使用者上传,由云端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作出初步分析,使用者的接诊医生可以在经患者授权后查阅和分析,该数据也可以同步到医院的数据库中。以往,患者知道数据却不知道数据的价值,医生和医院无法有效使用数据,而医疗可穿戴设备将打通医疗和患者之间的数据通路,数据可以多次多维度的进行分析和利用,提升慢性病的诊疗效率。

可穿戴设备由于其便携性和实时性,对疾病周期长、就医频次高的慢性病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对于研发此类设备的企业而言,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由于专业性强、技术门槛高,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研发和沉淀,这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提出不小的考验。笔者在进行市场调研时,曾与从事该类设备研发的企业曼森伯格有过交流,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医疗级可穿戴设备考验企业的市场化能力,更考验企业的技术储备。当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的风口来临时,根基不牢的企业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责任编辑:fq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