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的唯一出路就是区块链技术吗

区块链

581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场景加速落地,近期央行释放信号,表示正在研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全新加密数字货币(DCEP)。此外,还有多家券商表示已在试水区块链应用于资产证券化。

在区块链应用潜力较大的金融领域,明年是否会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爆发之年?央行推出数字化货币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金融行业如何推进区块链的应用普及?带着这些问题,12月19日,时代财经专访了中国区块链技术改革联盟首席数字经济学家、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智能实验室(AIBI)研究员刘志毅。

刘志毅分析认为,明年将会成为区块链产业化的元年,但还没到集中爆发的阶段。区块链行业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场景,在未来五年到十年里持续地探索产业化落地的路径,才有可能实现规模效应。

关于数字货币,刘志毅指出,央行发行的DCEP用的是双层投放运营的机制,不直接向消费者投放,而是先向商业银行投放,商业银行机构需新建一套数字货币体系后,再向社会公众投放。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不会干预商业机构的技术路线选择,会实施技术中立。刘志毅认为,商业银行机构无论采用哪种技术,只要达到技术规范、并发量和体验良好的要求,央行都能相应调整适应,因此不应强行将DCEP等同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它只是一种技术选型的路径而已。

对话刘志毅

时代财经:中央高层今年10月25日对外释放信号,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明年会是区块链产业集中爆发的一年吗?

刘志毅:国家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重视,毫无疑问会给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带来巨大机会,例如央行的数字货币正在加速退出,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各级地方政府也会着力打造区块链产业应用的标杆。领导人的讲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作用,让大家认识到国家层面对区块链技术在技术变革和产业革新上的作用是高度重视,是国家自主创新的突破口。

不过技术和产业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个人认为明年会成为区块链产业化的元年,而不是集中爆发的一年,区块链行业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场景,在未来五年到十年里持续地探索产业化落地的路径,才有可能实现其规模效应。

时代财经:当下区块链公司的商业模式有哪几种?国内与国际的区块链产业,在商业模式上有不同侧重点吗?

刘志毅:基本上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存量商业模式的优化,也就是基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衍生,所不同的是区块链技术以分布式的方式来管理数据,每个用户都可以保留自己数据的所有权,而企业则需要根据与用户的协议机制(基于共识算法形成的机制)进行运营。

换言之,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被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信任”所改造,不再是掠夺式的、垄断式的商业模式,而是成为一种更加可信和普惠的商业模式。因此无论是共享经济还是平台经济,通过区块链技术就是要改变传统互联网行业里面中心化垄断企业的商业模式。

第二种是增量商业模式,是基于产业区块链技术,对传统行业的赋能以及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这是原来的消费互联网所不具备的能力边界,区块链技术通过与AI、5G等技术的融合,基于其智能合约的自动化机制和“可信”的技术特征,重构传统行业和金融领域的商业模式。

增量商业模式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区块链技术为传统行业赋能,比较典型的就是未来智慧城市的应用,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促进城市间在信息、资金、人才、征信等方面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保障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有序高效流动;另一类是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更加安全的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构建更加可信的征信系统以及更加高效的跨境支付的工具。也就是区块链技术在网络中加入了“信用”的要素,使得原来仅仅停留于“信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有可能演化发展出“价值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拓展了传统数字经济影响的范畴,真正使得数字经济技术能够赋能传统行业,能够改造金融领域。

但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并没有找到大规模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只是在某些领域有实验性质的创新场景应用。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在技术的基础、产业的配套以及行业的场景上还需要时间去磨合和探索,我们还在整个区块链技术行业发展的非常早期阶段。

所幸的是,共识已经形成,尤其是中国拥有着大规模的“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前景,例如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相信在这些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找到比较好的突破空间。

时代财经:日前,央行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指出,从2014年至今,对央行数字货币DCEP(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现在“呼之欲出”。你认为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遇到美元霸权的阻碍,数字货币推出会扭转这个格局吗?

刘志毅:区块链技术的“信用”机制让“价值互联网”能够得以成立,而金融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场景。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DCEP全称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是数字货币,EP是电子支付,即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电子支付是通过某种方式传输数字信息而不是纸面的货币,所以电子支付本身也是有数字货币属性的。

DCEP目前采用的是混合技术架构,不预设技术路线,也就是说央行不会干预商业机构的技术路线选择,只要商业机构能够满足央行关于发行量、客户体验以及技术规范的要求,无论采用哪种技术路线都可以。因此,商业机构在为用户兑换DCEP时,可以采用传统账户、电子支付工具或者区块链技术,这个并没有限制。DCEP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具备跟纸钞完全一样的法偿性,能百分之百全额缴纳准备金,个人和企业通过商业机构开立数字钱包,其实质是具备价值特征及M0(流通中现金)属性的数字支付工具。

需要知道的是,DCEP是由央行发行、国家信用支撑,与法定纸币和硬币完全等价、完全法偿的数字货币。总体来说,DCEP的推出主要用两个作用:第一个是对内加强资金转移的监管,提高金融稳定性,增强反腐、反洗钱的能力,降低纸币带来的巨大成本,替代实物货币是大势所趋;第二个目标是保护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

从当前的国际货币形势来看,美元地位不断上升,诸多大国银行机构也都纷纷部署国际化数字货币,期望能率先占领全球市场。在此强势压力下,人民银行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货币信用的建立依赖的还是国家实力和国家信用的提升,而不是某项创新技术。

按照目前的公开信息,央行对DCEP定义为“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价值特征即是说不需要账户就能实现价值转移。从这个角度来看,DCEP最大的优势是极大的满足了数字货币支付场景的同时,实现了央行法币机制的信用扩散,更好地服务人民。

时代财经:关于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所长姚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央银行一向被认为不擅长零售端业务,担忧当数字货币向社会公众发行流通时,中央银行可能会面临极大的服务压力和成本”。你认为,数字货币发行,是否会带来姚前所提到的压力?

刘志毅:根据目前的信息,央行发行DCEP采用的是双层投放运营的机制,也就是不直接消费者投放,而是先向商业银行投放,商业银行机构将新建一套数字货币体系后再向社会公众投放。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商业银行和商业机构的积极性,而且不少商业银行机构已经拥有较为成熟的基础信息设施和开发服务经验,他们便可在现有的IT基础上快步小跑的实现技术升级。因此,并不会存在问题中所说的面临零售端业务的压力。

从整个社会资源成本来看,双层运营体系显然能更优的完成资源配置。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不会干预商业机构的技术路线选择,会实施技术中立。商业银行机构无论采用哪种技术,只要达到技术规范、并发量和体验良好的要求,央行都能相应调整适应,因此不要强行将DCEP等同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它只是一种技术选型的路径而已,最终能够胜出的还是在市场上更受认可的那种技术方案。

时代财经:区块链技术目前面临产业对接和应用场景落地的问题。请问一个逆向的问题:区块链被用作非法活动,主要有哪些场景?人们如何避免被骗呢?

刘志毅:作为非法活动的区块链技术主要就是用在金融领域,或者叫做“数字化金融衍生品”的领域,无论是虚拟数字货币也好,还是复杂的各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化证券也好,本质就是金融衍生品,且是与实体经济完全脱钩、毫无信用基础的金融衍生品,这也是国家对其进行打击的核心。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对于任何这样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都应该进行监管和制度性的打击,因为金融衍生品涉及太多的专业知识,再套上了一些“科技元素”的外壳后,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就更难以判断,因此就会导致很多人上当受骗。

建议大家在做决策前多研究、多思考,对于不了解的事物不要轻易地下判断,尤其是看起来万无一失、一本万利的事情。经济学上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是“比较优势”,骗子就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拥有了对你的比较优势,充分了解信息、排除侥幸心理对于大多数金融决策来说都是必要的。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