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电子
(文章来源:医疗科技网)
目前所谓的体表电子设备——也被称为“电子纹身”——基本还处于实验阶段,其构想就是将我们所熟知的电子装置——由芯片、天线、内存等元件组成——直接附着在人体表面,完成诸如监测体表温度、显示用户身份等功能。对体表温度的监控,能够让医生、测谎师等的工作更加简单;而身份验证功能让身份证、信用卡,甚至车钥匙一去不复返,只要挥一挥衣袖,就可以带走你想要带走的东西,比之于二维码,更加安全和便捷。
这项技术的前景是十分诱人的,很可能将会重新定义未来的可穿戴电子设备,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整台电脑搬到人的皮肤表面或许也都不是梦想。既然这一切看起来都很美,那为何研究还只停留在实验阶段?因为电子纹身在能量供应方面,存在很大的瓶颈:其自身无法制造或储存能量,只能通过第三方设备发射的微波供能,但外部的能量供给繁琐而不稳定——这显然限制了电子纹身的进化,因为复杂的功能注定需要稳定和充足的能量供给来支撑。
人们一直希望能在体表上直接实现能量的转化与储存,五花八门的创意随之粉墨登场——通过压电材料、摩擦生电、热生电等方式产生能量;相应的能量储存媒介则选择能量密度较高的电池和超级电容等。这些装置对于人类皮肤来说始终过于庞大和坚硬了,你能够想象仅仅为了随时监测自己的体温,在胳膊上绑一个小号哑铃的情景么?所以一个好的电子纹身的第一步,是可以自发电、佩戴轻巧舒适并且最好能够贴合人体皮肤的电源。
电子纹身很好得完成了以上提出的各种要求:它由双pn结太阳能单元和锂电池组成,两者均被制成大约3×3mm的微小颗粒,由可伸缩的电路相连,并在能量管理芯片的协同下工作,最后,通过多层超薄弹性材料的包裹,实现电子元件和皮肤表面的贴合与固定,并起到保护作用,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双pn结太阳能单元:所谓pn结,就是我们常说的半导体材料单元,比如LED灯就是其中一种,在这样的pn结两端施加一定的电压,它就能发射出一定频谱内的光线,比如红色、蓝色等等;而这个过程被反向运用在了太阳能板中——太阳能单元可以吸收一定频率段内的光线,产生电能。普通太阳能板中只有一种pn结,只能吸收一段频率段内的太阳光,能量转化效率只有30%;而双pn结的优势在于它的两个pn结能够吸收不同频率段的光线,将能量转化效率提高到40%以上。对于需要高效率吸收光线而不考虑成本的应用领域,比如航天器,pn结的个数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当然转化效率也会进一步提升。
下面图1揭示了这款新型电子纹身的基本构造,主要的两层分别是由太阳能单元、锂电池和控制芯片构成的电路,以及保护此电子结构的弹性保护膜。
图1:新型电子纹身分解图,最上面的是紧贴皮肤的封装层(encapsulation);第二层是能量模块(power management circuit),由太阳能单元/锂电池/控制芯片组成,通过电路(interconnect)相连;最下面是起保护作用的超低模量硅层(ultra-low modulus siliconeinterlayer)和弹性基板(stretchable substrate)
此电子纹身在机械方面最大的挑战,是在皮肤表面发生变化时,如何保证其电子元件的正常运行。此电子纹身的机械设计解决了这个问题,这要归功于包裹能量单元的上下两层保护膜,以及之字形排布的连接线,如图2所示。
图2:电子元件的下层保护膜结构,以及连接电子元件的之字形电路,在此设计下,尽管电子纹身的形变使主层发生了大规模的应变,但对电子元件层则几乎没影响。
此设计的思路,就是要在匹配皮肤形变的前提下,通过保护膜和连接线,将电子元件的应变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引起元件屈服的相对应变临界值在0.3%左右)。保护膜分为两层,主层(core)的弹性系数(~3 kPa)远远低于副层(shell,~60 kPa),就像是给弹性十足的橡胶(副层)覆上一层柔软的棉花(主层)。
(责任编辑:fqj)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