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智慧医院”是医疗机构发展的大趋势,近期这项政策也被国家卫计委频频提及,让一向平静的医疗物联网市场活跃了起来。尤其是2018年4月制定的《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更是给行业带来了重大利好。
医疗物联网并不是新兴行业,头部公司很多都有二三十年的经营历程,其中不乏已经上市的企业。科技的进步、政策的鼓励,给这个“老”行业带来了新机遇。行业中排名靠前的公司有联新、昂科、霍尼韦尔、联众智慧、医惠科技等等。
36氪近期接触的「医锐联」,正是今年成立的一家企业。医锐联的核心团队来自某上市医疗集团的医疗物联网部门,具备十余年的行业经验和资源,包括技术、销售团队和代理商资源。
医锐联CEO郑栋认为,目前传统医疗物联网公司有三个弊端:
1. 传统医疗物联网主要靠的是建平台、卖耗材,但很多耗材不在国家收费目录之中
2. 传统穿戴设备的体型状态存在问题,往往不太符合医疗、穿戴的要求
3. 与临床护士关系最大的核心应用缺失,整套产品是否真的对临床有用是未知的,而且又不是开放平台,不能保证新应用及时更新出来
凭借十余年的从业经验,医锐联已经积累了1000余个项目资源,现在已经顺利落地了6个项目,明年计划在更多医院落地,实现4000-5000万元的销售额。推广重点是西北地区、西南地区、江苏省和浙江温州。
此外,医锐联还与新华三、中国电信、海康威视等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尤其是与新华三建立了双方唯一绑定合作,合作企业可以帮助医锐联在全国推广。
医锐联的产品体系
医锐联共有两层核心产品:
第一,AI+5G 智慧病区。精细化管理临床流程,可以做到微小医疗流程的溯源。
产品线包括:母婴安全、医院人财物高精度定位(正在研发10cm内精度)、病区全智能化管理、一卡通、智慧病房、临床数据传输、硬件等,正在与华三合作开发多网合一项目,正在与浙江电信战略合作开发5G芯片产品线(预计明年落地)。
这套产品的核心是服务患者、医生和护士,用物联网的感知或传感设备替换传统设备,帮助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医锐联CEO郑栋分享道:“医锐联推出的智慧病区,区别于市场上的‘智慧病房’。智慧病房的问题在于成本太高,硬件设施往往久占病床的成本大概就占病房的二分之一。而且床头屏幕医护患共用还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这是医院院感科的硬性规定。同时目前智慧病房应用无法深度切入临床真正的需求,所有硬件并未做到真正的“互联互通”,造成临床核心应用缺失。医锐联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采用物联网技术以及远程操控技术手段来解决该类问题,真正打入临床需求内部。”
第二,帮医院搭建物联网开放平台,这个平台的作用是在传统的CDR临床数据中心,在搭建一个物联网中台”,帮助医院连接多种物联网设备,从而获取更多维度的医疗信息,辅助医生得出更为精准的判断。
物联网开放平台是医锐联和其他竞品的最大区别。传统的模式是把平台销售给医院,一个平台需要花费几百万元,平台上的软硬件均由一家公司提供,与其他公司不兼容。医锐联的方式是提供微小化平台。平台采用标准化接入,欢迎软硬件入驻,平台目前已对接多家企业产品与服务,目前已经与大华、海康、新华三、锐骐等实现数据共享,已经接入vivalnk、绿仰科技、德埃等物联网厂家的各类医疗传感设备,并集成多个应用:母婴安全、人员资产定位、智能输液、护理大屏、体温贴,院内导航等等一系列临床应用。
令36氪好奇的是,行业中有很多“老玩家”,经营了十几二十年。相比他们,医锐联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郑栋回应道,其实很多“老玩家”的核心产品线不是医疗物联网,它们涉足这个领域,很多只是拓展产品线而已,丰富产品系列。这些“老玩家”中,也有正在与医锐联洽谈合作的。
从今年4月成立至今,医锐联已经与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已达到收支平衡。目前已有的案例医院及中标等待实施的项目,包括: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陕西长治二院、榆林星元医院、浙江康复医院、西安秦皇医院、成都京东方医院等等,并与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广州阳江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签订战略合作。
医锐联的盈利方式主要是:销售软硬件产品给医院,为医院搭建开发物联网平台。销售穿戴型设备给医院或居家养老机构,积累一定医疗数据后,优化AI,挖掘数据价值。
其中向医院收费的方式:是合同额加上维保费或服务费。郑栋分享道,医院每年年底会做下半年预算,每年第三、四季度,往往是合同爆发期,医锐联在签订合同时会收取20-40%首付,通常在6个月内收得全额。
医锐联已入选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并入选杭州余杭区人工智能产业园评审优质公司项目。同时,也参与国家20181805-T469《物联网 生命体征感知设备通用技术要求》、20181806-T469《物联网 生命体征感知设备数据接口规范》两项标准的参编。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