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物联网如何解决粮食供应链的问题

区块链

581人已加入

描述

“民以食为天”。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粮食供应链行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资金流仍是粮食产业最大的痛点之一。受到库存积压、交易周期、供货账期等因素影响,粮食供应链上的企业普遍存在季节性资金吃紧问题,金融系统对于粮食产业的支持较少。

根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三农领域金融缺口约为3万亿元;另一方面,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6.61万亿元,产成品存货41789.9亿元。市场预计,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7万亿元。

“对于粮食产业来说,粮食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之义,但粮食企业手中的资产主要为粮食存货为主,融资能力不强;从金融角度来看,粮食产业在中国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大市场,银行资金对此一直保持高度关注,希望进入这个广阔市场。”民生电商CEO芦胜红表示,“但此前,因为技术不成熟和管理困难,金融机构支持粮食供应链融资规模较小。”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帮助银行资金进入粮食产业,支持粮食产业创新发展,并在此过程中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最终实现共赢?

2019年,民生电商推出了专注粮食行业的智能金融监管与资产数字化服务平台——民农云仓。该平台通过“托盘”+“科技监管”模式,可以实现动产智能监管和资产数字化,将粮食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粮食资产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成功对接,帮助粮食供应链上的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并使得金融机构快速切入粮食供应链金融服务。

“民农云仓利用区块链、大数据、AI视频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构建低风险、可持续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帮助更多粮食企业通过该系统实现“点’粮’成金”,也帮助金融机构以供应链的方式批量获客,扩展业务市场。”芦胜红表示。

信息显示,成立于2013年的民生电商,旨在满足新经济形态下,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及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某种程度上,民生电商的使命,就是要为一些实体产业和金融服务之间建立新的连接点,用科技、数字化的方式,去改善以往传统金融未能完全覆盖,或者并未有效服务的部分产业。”

区块链+物联网破解融资痛点

资本市场不乏农牧业板块的造假案例,譬如“扇贝跑了”、“小猪饿死了”、“库存15年的人参”等,其核心便在于,这些生物资产难确认难确权。这也是相关企业在传统融资渠道难以获得信贷支持的关键痛点。

芦胜红表示,作为第一产业,粮食产业的抵押物往往就是粮食本身。但在此前的操作中,因为技术限制和管理困难,粮食作为动产,一是经常会产生一物多卖、一物多押的问题,造成权属争议;二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银行对货物信息获取不及时、不真实,仓库管理也难以到位;三是可能出现帐实不符,多方偷盗货物、篡改数据;四是风险事件发生后,货物处置不畅,容易形成坏账。

实际上,此前金融机构也多次探索过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切入粮食产业,主要围绕粮食领域的应收账款融资和粮食货押融资,但此后则因为坏账率较高,而逐步退出。

“目前,区块链、物联网以及结合AI的视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解决了账本篡改、一物多押、信息不匹配、仓库管理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芦胜红表示,“新技术的发展为金融机构在粮食供应链融资领域大展拳脚提供了客观保障。”

“应收帐款和粮食库存都是粮食类中小微企业的主要资产,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就需要引导资金进入粮食产业,这也可以有效降低粮食的仓储、流通成本。”芦胜红表示,“且粮食供应链上的产业多是真真正正的实体产业,发展供应链金融可以真正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对于供应链金融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芦胜红则直言表示,区块链虽然具备不可篡改性,但并不能保证源头数据就是真实的,如果源头数据造假,那所谓链条内的“真实”丧失意义。

“供应链金融是一个十分垂直的领域,中国的产业链很多很多,并且每个产业千差万别,很难找出一套在所有领域都行之有效的供应链金融系统。”芦胜红说,“而民农云仓贯穿了粮食行业供应链的整个链条,以确保资产到数据,到资金整个链条的真实可信“。

三步走链接银行资金和粮食资产

那么,民农云仓平台具体是如何实现动产智能监管和资产数字化,在降低金融机构风险的同事,支持中小粮食相关企业发展的?

据芦胜红介绍,目前成功对接一个粮食供应链融资项目主要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对融资方的货物仓库进行标准化改造,使之成为智能监管仓,满足质押要求。“这里主要以视频技术+AI技术为核心,会增加仓库的监控设施、智能预警系统等,比如当有可疑车辆进入仓库会智能预警,或者仓库湿度温度产生变化时会及时告诉管理人员,这就规避了在质押物的保管过程中,仓储公司可能存在低廉保管质押物、置换质押物等行为。”芦胜红表示,“此前,改造后的仓库可对粮食货物实现全方位、全时段数量、品质监管,并通过不间断动态实时评价如价格、品质、安全等信息形成可信仓单,把粮食货物转变为可信的数字资产。”

第二步是建设一个各方都可信赖的机制。目前,粮食融资方则将货物转移到经过改造的标准监管仓库,业务结构上由民生电商托盘代银行持有货权,由系统将质权信息向各方公示,并基于智能合约规则形成数字化仓单,通过区块链技术使多方共存数据副本,防止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

“接下来,我们则会将这个可信赖机制推广到各个银行,从我们目前的业务来看,中小银行对通过民农云仓这个产品介入粮食供应链金融极有兴趣。”芦胜红表示,“一是因为粮食产业规模庞大,但是一般的中小银行因为资金价格、资源等原因,很难通过直接为核心大型企业提供融资而进入该市场,民农云仓则为这些银行资金和粮食供应链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二是粮食价格、需求都较为稳定,和钢铁、电子元件等产品为核心的供应链进入相比,银行参与粮食产业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比较小。”

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风险,民农云仓匹配了健全的不良资产处置机制,如与大宗粮食交易市场合作,一旦抵押的农产品(5.470, -0.02,-0.36%)需要处置,可迅速在交易市场上出售变现。民生电商还引入托盘的模式,以民生电商为主体取得货权,增强对粮食资产的快速处理能力。

“以我们已经进行的,和民生电商股东之一,东方粮仓玉米资产数字化项目为例,在可信赖机制部署完成,合作银行授信后,下游客户将定金和远期购销合同上传到民农云仓系统,民农云仓利用银行授信资金向上游粮食企业采购粮食,上游客户将玉米转移到民农云仓改造后的标准化监管仓库,母公司民生电商则作为主体取得货权,而在下游客户付款后,即可出货并归还银行贷款。”芦胜红表示。

依据规划,民农云仓在2020年将实现约100亿元的授信规模。“这只是粮食行业供应链金融需求中非常小的一部分,粮食市场规模超过万亿,还需要更多机构参与来满足。”

芦胜红表示,“民农云仓的目标,并不是做一个简单的粮食供应链融资,更希望可以在仓储行业和粮食流通领域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标准。目前民生电商以民熙为主品牌,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建立了民熙现代金融物流园,并推动智能仓储建设,在赋予了仓储金融属性后,用以帮助更多类似服务机构、银行的资金进入到这一领域。”

据了解,目前通过民农云仓已经对接了中关村(8.950, 0.10, 1.13%)银行等9家银行,取得实际融资金额已经有10个亿,目前主要做的是基于玉米的融资业务,计划在2020年三月上线糖、小麦的仓储融资。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