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未来或将奏响行业变革的“四重奏”

人工智能

633人已加入

描述

人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和优先性不言而喻。多年来,伴随着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定践行,以及“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等名人名言的借鉴聆听,我国对教育发展也是给予了高度关注与关怀。时至今日,不仅传统义务教育已经日渐普及,其他如儿童早教、学前教育、校外培训等各种教育也都开展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

但这能说明我国的教育已经迈入到一个令人满意的阶段了吗?其实并不能!因为当前,尽管我国的教育市场已经非常广阔,教育形式也已经十分多样,包括什么互联网教育、远程教育等都在加速崛起和快速发展,但就教育的公平性、个性化和自由度而言,仍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教育质量的不佳、模式的守旧、体制的呆板以及资源的偏移和匮乏,都导致了现阶段的教育问题丛生。

鉴于此,近年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助推教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共识。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曾明确提出,要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鼓励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同时2018年,教育部网站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中也提出,未来要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并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进入2019年,国内各大高校建立的人工智能专业和学院也正式落地并招生;国家政府也将人工智能列为了新职业之一来为其正名。从各方面来看,“人工智能+教育”的组合都已成为“板上钉钉”的未来趋势。不过作为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源动力,人工智能虽然已在金融、医疗、交通、零售、物流等众多传统行业中证明了自己,但在教育领域内,其又将带来哪些有效的变革呢?

综合业内专家观点和实际中的应用,笔者认为“人工智能+教育”将主要带来以下四方面的改变:

首先是改变传统课堂。传统课堂的呈现形式是“粉笔+黑板”,课堂略显单调,师生关系也不够紧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老师很累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教学质量和效果自然不佳。而人工智能的融入则将课堂演变为了“教师设备+中间大屏+教师设备”的新模式,以人工智能为媒介,课堂教学呈现出信息化、数字化、云端化的转变。与此同时,加载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在课堂上的应用,也为传统课堂增添的新的元素,这不仅让课堂更加富有科技感和有趣性,同时也让教学更加轻松、简单和有针对性。

其次是改变教育形式。传统的教育在形式上表现为老师对学生的一昧“灌输”,一位老师服务四五十名学生,这样的知识输送缺乏个性化、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人工智能落地之后,大数据推送不仅可以让老师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难点,同时也能向个人家教一样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化辅导。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让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模式进化为了“一对一”的精细化、个性化教育。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来说,无疑具有显著意义。

再次是改变教育主体。教育的主体分为学生和老师,人工智能对于这两者能有何影响呢?其实对于老师来说,人工智能让老师从传统的知识输送角色变为了一个监督者和辅导者。知识输送将由人工智能来完成,而老师只需要在背后进行输送知识的选择和监督。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其身份也不再只是单纯的学习者,有了人工智能之后,学生自己也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利用人工智能的数据与设备其完够对自己学习效果做出分析,从而实现对学习的自我优化。

后是改变教育体制。对于我国当前教育来说,“应试教育”仍然是其本质,应试教育带来的教学评价和体制主要集中在几门规定的科目上,对于学生的其他素质和个人能力几乎不理不睬。而人工智能加入进来之后,通过对学生个性化的发掘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让教育评价朝着更加综合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例如一些人工智能大赛、机器人大赛的开展,已经成为学生被评价和认可的一些重要指标。未来,随着与教育结合的更加长久和成熟,人工智能或将彻底改变传统体制。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重大而深远,人工智能奏起的华丽“四重奏”无疑为教育行业的深刻变革和转型带来了无限可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清楚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非的,简单的几个数据和几台机器并不能真正的促进教育向前发展,在这背后,依然需要人作为坚定支撑,发挥决定作用!只有摆正了人与人工智能间的正确关系,才能有效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发展,才能推动传统教育的智能化、数字化深远变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