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区别

电气技术

426人已加入

描述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概念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UL、CSA和VDE安全标准强调了爬电距离的安全要求,这是为了防止器件间或器件和地之间打火从而威胁到人身安全。

  绝缘子爬电距离是指绝缘子正常承载运行电压的两部件间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距离的和。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区别

  1、本质不同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量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在不同使用条件下,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带电,导致绝缘材料的带电区域出现带电现象。

  电气间隙:测量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导电部件与设备保护接口之间的最短距离。也就是说,在保证电气性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空气可以达到最短的绝缘距离。

  2、设置步骤不同

  电气间隙:

  (1)确定工作电压的峰值和有效值;

  (2)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的类型;

  (3)设备的暂态过电压按过电压类别确定;

  (4)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

  (5)确定电气间隙跨越的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爬电距离;

  (1)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2)确定材料组别(根据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其划分为:Ⅰ组材料,Ⅱ组材料,Ⅲa组材料, Ⅲb组材料。注:如不知道材料组别,假定材料为Ⅲb组);

  (3)确定污染程度;

  (4)确定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3、影响因素不同

  电气间隙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电压的峰值,电网的过电压等级对其影响较大。

  爬电距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的有效值,绝缘材料的CTI值对其影响较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