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汽车 成也规模败也规模

汽车电子

2361人已加入

描述

2019年1-11月,中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1337辆。在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看来,这个数量即使由一家来做,也无法形成规模化。

上汽在经历新四化浪潮后,将集团内部力量进行整合,2018年6月,市场化的捷氢科技应运而生,提供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产品,以及为整个行业提供工程服务。截至目前,捷氢科技总共交付了近500台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其中包括交付约400辆大通FCV80轻客,以及50辆上汽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集团内部客户占主导。

“我个人认为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盈利平衡点在5000至10000台套。”卢兵兵给出心中数字的同时,不由得感叹这个行业“成也规模,败也规模”。

上汽

“成也规模,败也规模”

作为上汽通用年销量从0增长至200万辆的见证者,卢兵兵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现状亟待改善。

汽车行业归根结底是一个追求规模化的行业,无论是前期的研发投入,还是生产设备、固定资产的成本等,都需要依靠规模化摊销。以传统燃油车为例,亿欧汽车从某自主品牌内部人士获得的说法是,集团月销量达到3.5万,年销量达到40万辆才可以盈利,“一款全新车型仅工装投入就需要十几个亿左右。”该内部人士向亿欧汽车表示。

规模化既为传统汽车企业带来数以亿计的利润,也将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置于盈利压力下。当补贴退出后,“部分企业确实会面临一些资金压力。”卢兵兵坦言。

2019年3月,多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指出,2019年3月26日至6月25日为过渡期,过渡期后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降低,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另行通知。然而,“另行通知”迟迟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经历补贴“空白期”。

某位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曾向亿欧汽车透露,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确是靠政策驱动,“在等待政策的过程中,整个行业开始焦虑起来。”该资深人士坦言。

卢兵兵承认大家都在观望补贴,但他同样认为“补贴只能帮助行业形成一定规模,真正形成规模化仍要依靠行业本身”。

要建立起规模化,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加氢站不够普及、系统成本高昂。。。。。。解决单一的问题并不足以建立行业生态,卢兵兵相信破局另有方法。

火了的氢燃料车如何破局?

2018年5月,国务院总理***访日,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陪同下,他参观了丰田位于北海道的零件工厂,并“邂逅”了丰田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彼时,MIRAI已上市5年。

***参观MIRAI的消息传回中国后,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立刻火了,某位中国燃料电池行业资深人士向亿欧汽车表示:“2015年,中国做燃料电池的企业不超过10家;2019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00家。”

随后的一年半内,行业的表层确实热了,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推进重在集成的应用端。但另一方面,产业的上、中、下游,很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上游的氢气端,布置加氢站是个难题。据“香橙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建成61座加氢站,52座投入运营。要想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全国推广,必须布置密集的加氢站,但后者每座近千万的价格,并不是一笔小数字。“用户不会每天多跑一百公里去加氢。”卢兵兵对此深有体会。

中游的制造端,零部件进口问题尤为突出,这也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卢兵兵透露在捷氢科技提供的系统中,进口原材料所占成本过半,短期内也很难等来“国产替代”。

下游的应用端,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体量过小,截至目前保有量约为5000辆,而丰田MIRAI全球销售已超过1万辆。这意味着,即使消费者愿意购买氢燃料电池汽车,也不得不面对配套产业缺失的现状。买得起车,养不了车,该怎么破?

多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难以达成,卢兵兵认为“燃料电池行业面临的问题大多互为因果,只有某个因素突破一点,带动另一些因素得到突破,才能实现行业整体向上。”

捷氢科技尝试着挑起更重的担子。

“奔着量产而来”

1996年,卢兵兵加入上汽通用项目组,第二年,上汽通用正式成立。他是全程的见证者。

最初,卢兵兵负责车身工艺规划,逐步成为冲焊领域的专家,做起管理后,他亲手策划了上汽通用东岳60JPH(每小时生产60辆汽车)工厂的建设,卢兵兵引以为豪。

由于制造业出身,卢兵兵更重视产品的落地与量产,他强调“捷氢科技自始至终是奔着量产而来”。而量产往往离不开经验、人才和客户。

捷氢科技成立时间虽然只有一年半,但上汽研究氢燃料电池汽车可追溯到2001年,那时上汽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展氢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2010年,上汽提供174辆燃料电池车参加世博运行。作为上汽内部创业公司,卢兵兵坦言,捷氢科技继承了其十几年的研发经验。

上汽

据悉,捷氢科技目前有149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有90人,大部分都来自上汽前瞻技术研究部,“既有燃料电池专家,也有汽车零部件专家和整车专家,”卢兵兵熟稔公司人员构成,“76%以上的员工是硕士及以上学历,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

卢兵兵认为作为一家中性化公司,捷氢科技外部客户比例未来“达到50%甚至更高都是有可能的”。

“捷氢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具备从电堆研发到系统集成到整车应用完整业务链与技术能力,”卢兵兵如此归结公司的核心优势,近500台产品落地即为最好的证明。

不过,捷氢科技的产销现状距离“量产”,仍有不小的距离。

“集中力量办大事”

亿欧汽车获悉,捷氢科技正在建设中试生产线(正式量产前的中等规模生产线)以提高产量。卢兵兵预计,随着规模效应的形成,公司3年后将实现盈亏平衡,行业5-8年后可以摆脱补贴。

不同于行业“领头羊”丰田与现代将乘用车作为氢燃料电池的落脚点,上汽坚持商乘并举,加快商用车落地的同时,积累乘用车技术,园区、矿区、机场、港口等局部区域被卢兵兵视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最佳落地场景。

他对亿欧汽车表示,“我们的核心是电堆设计和系统集成,利用零部件搭建金字塔底层,以支撑塔尖的产品输出。”脱胎自上汽的捷氢科技,仍将集成作为自身的首要任务。在亿欧汽车看来,捷氢科技正尝试“集中力量办大事”,追求产业协同,增加生态合作伙伴,同时聚焦公司业务,降低发展阻力,提升产业深耕能力,即“扩大分母、缩小分子”。

不过,面临挑战的不仅是捷氢科技,还包括卢兵兵本人。一年半以来,他作为一位资深汽车人正在适应从甲方到乙方的转变,如何带领捷氢科技,做好供应商的工作,为更多甲方提供更好的产品,将是卢兵兵2020年最大的挑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