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设备/系统
从今年来看,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安防系统实现更多元、更高效。视频监控、门禁、报警的跨界应用也已为常态。从互联网公司、到安防企业,都纷纷推出AI开放平台,生态圈建设的重要性也更加明朗化。另外,整体行业的思维和布局又有了新的转变,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处理性能是不变的追求,在注重解决方案的同时,单体产品的能力也成为展示强调的重点。总的来说,产品技术迭代和应用创新在今年有了一个整体的总结,多摄、低照全彩掀开了产品形态和应用上的新篇章。
多摄,未来前端设备发展的趋势
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落地之前,摄像机从产品形态上来说,常见机型基本可分为枪机、球机、半球机、云台、全景等几大类型。从功能上来说,基本为事件发生后可清晰的查阅录像即为合格。但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事件智能检测甚至趋势分析预警,让用户看到了防范事件发生的可行性。现在,虽然用户的使用场景始终未变,但同一个场景下的智能业务需求却在不断增长。如枪球一体机级突破了传统单目摄像机的场景局限,融合全景视角和细节特写数据,将大场景监控与细节联动抓拍结合应用。另外,由于同一个场景下不同目标的移动速度等特征不一致,可能需要不同的快门参数和补光条件。因此,单纯的枪机、球机已经无法满足同一场景下智能监控的需求,多摄应运而生。
多摄形态摄像机其实早有雏形,如多目鱼眼、双目云台、碗型鹰眼、多目融合全景等摄像机,但多摄的概念是海康威视整合已有其产品线在今年安博会提出。多摄是用户需求变化驱动带来的一种软硬件技术的革新,满足了同一个场景下的多重智能需求。
在海康威视提出多摄体系,同时推出的全局、双舱、枪球一体机等多种形态的智能产品时,业内不少其他企业也推出了同类型产品,如华为发布系列化复眼形态摄象机,大华的哈勃守望者全景摄像机,天地伟业的4K星光智能双目全局球,宇视科技四目全景相机,中星技术的枪球联动一体机,各家设计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从智能物联网数据采集,到价值数据进入信息网,兼顾同一场景下不同视角、不同参数、不同功能需求的摄像机必然是未来数据采集前端的发展趋势。多摄可以兼顾同一个场景下的多重智能需求,场景定义、多摄合一是未来AI摄像机的必然形态。
低照全彩,全天候智能实现的条件
数据时代,摄像机应该要具备全天候、全场景感知、全要素提取、全数据关联的“四全”能力。无论雨雪雾,还是白天黑夜,全天候的适应各种复杂光线,摄像机必不可缺的即为低照度下的高质量成像能力。从今年来看,各家巨头的低照全彩技术已经初步达到了可以实现人脸识别的程度。
在传统的低照全彩实现方面,一是采用LED补光灯,光线刺眼,容易影响出入人员的视线,也会引起作案人员的警惕。二是采用红外补光灯,获得黑白图像,丢失了色彩信息。今年安博会,头部企业都纷纷推出微光或者“0”污染下实现全彩成像。海康威视今年申请了温和补光专利,让黑光技术如虎添翼。双光融合和温和补光双管齐下,告别了光污染的同时彩色目标更清晰,实现低照度下全结构化信息提取;华为基于AI算法的智能色彩融合技术,配合智能曝光技术和隐形红外补光灯,实现肉眼无感知,真正“0”光污染的全彩清晰抓拍效果。科达依托科达ISP图像调制技术上,采用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图像增强算法,同时采用超大靶面图像传感器技术和补光技术,有效避免光污染,最终实现夜间超高清监控及智能功能。天地伟业通过智能算法,将黑白和彩色画面进行AI图像融合。还原出真实的画面,可以在只靠红外灯补光的情况下,实现真正的无光全彩效果。宇视采用红外和白光双光补光,红外光采集亮度,白光采集色彩,可在夜间无白光爆闪情况下,输出全彩的融合图像。
不管是采用黑光、微光、隐形红外补光、双光补光等哪种技术,殊途同归,都基本达到了在超低照度下的全彩图像采集,采集的车牌、人脸满足识别比对的像素点,在黑夜也初步实现了智能预警能力。
AIoT为数据融合提供基础
随着AI技术的深化应用和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安防视频监控逐渐转变为视频物联网。从视频结构化到今年提出最多的多维数据感知,数据来源除了传统的视频监控之外,增加了Wi-Fi、RFID、温湿度传感、门禁、防盗报警等不同维度的物联网信息,更有针对政府公安行业的数据应用,可以从公安内部各个部门根据不同的权限调用数据资源,5G时代的到来为移动视频监控及其他物联网信息的采集也提供了传输助力。5G技术、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智能嵌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万物相连成为可能,而万物相连的世界又让感知能力得以升华,AIoT多源数据汇聚感知为数据融合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为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5G在安防中的应用
今年,5G在安防中被提及次数不少,但众所周知,5G网络的部署在中国刚刚开始,所以真正落地应用行业的产品还几乎没有。不可否认的是,5G技术的发展,必将为安防行业带来影响,但是否有想象中的就有待商榷了。
5G技术在设定之初,被定义为面向超高速、高可靠、低时延等特性而开展研究,与传统安防行业一直受制于低带宽、低速率的传输系统类似,智能安防时代仍受困于网络传输系统。但是5G技术的应用真能改变安防行业数据传输的现状吗?
视频监控对于数据传输的带宽要求高,在实际项目中,如果有线网络部署的成本远高于5G网络的成本,毋庸置疑,但还没有实际部署的5G网络在此时谈成本还为时过早。对门禁系统而言,在实际项目中基本都需要有线的部署,那么对于5G网络的需求暂时可以忽略。至于防盗报警系统,数据量较小,对于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又较高,所以对于5G的应用需求也不迫切。综合多种因素来讲,5G在安防中的应用,在现阶段还不成熟,未来具体的发展趋势如何并不明朗。也许,随着5G全国网络的部署完成,从传输速度、网络稳定性、单位成本等各个方面都有更大优势, 恰好能够满足智能安防发展所提出的诉求,革新才会到来。
声纹识别,冉冉升起的新星
当下全球生物识别产业规模庞大,仅声纹识别这一细分方向的市场规模就将近百亿美元,预计2020年更是有望超过200亿美元,占整个生物识别市场的22.4%。声纹作为非接触式生物采集特征,继人脸、指纹的识别技术之后,发展迅速的技术之一。声纹识别在今年被频频提起,随着拾音技术与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公安部开始面向全国推广声纹技术,与指纹库、DNA库类似,声纹库的建设也在重点布局。
声纹识别专业技术性强、应用领域广,目前的声纹识别公司有微纳感知、快商通、声希科技等,微纳感知推出超远场拾音解决方案,将远场拾音和视频监控相结合,与诸多主流安防企业合作推出了音视频联动产品及方案,实现基于异常声音触发的音视联动。
门禁AI技术应用成熟
人工智能在门禁中更加深化应用,除了在软件平台中应用人工智能算法,表现更加明显的是前端设备的智能应用。芯片级的AI赋能和算法的加持,让人脸识别在门禁中的应用更加普及,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融合应用人脸识别、二维码、指纹、NFC等AI识别技术验证方式的门禁出入口方案成为常态。应用3D人脸识别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由于3D人脸识别是基于3D立体图像特征采集,识别的信息更为丰富,因此与双目活体识别相比,精准度也更高,在安全性有所提升。未来,基于三维立体软件界面的业务深度集成,也会未来门禁系统集成的趋势之一。
防盗报警融合视频应用
近几年来,防盗报警行业技术的发展速度一直趋于缓慢,今年人工智能在报警行业落地开始,报警产品打破与视频监控的边界,将监控与探测器结合应用更加紧密,出现了类似可视化烟雾探测器的终端监控探测设备。
去年厂商陆续推出主打低功耗、广覆盖、大容量、低成本的产品方案,主要应用NB-IoT、LoRA等无线技术。今年,5G技术的发展,支持连接更多的智能设备,更大范围的实时验证报警入侵。但在a&s的采访中,厂商对无线传输的稳定性提出质疑。5G能进一步加速系统间数据传输的速度,提高设备连接稳定性的优势对于延迟信号成本较高的安防应用尤为重要,但能否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安全性,报警厂商还在观望中。
除了在无线传输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防盗报警在数据分析应用也有了巨大的进步。报警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运作之后,可以连接更多的传感器或者是控制更多的设备,报警也不再单纯的具有报警功能,而是具备了消防报警、智能识别、防区自检、联动智能家居、智能监测等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
防盗报警作为安防四大核心系统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智能安防时代,防盗报警也开始与人工智能结合应用,并与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深度融合,推动整个安防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