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的区块链会是怎样状态出发

区块链

580人已加入

描述

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区块链再度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显得更加成熟和理性。早期人们对于区块链的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发币上,几乎所有的区块链项目都将发币或ICO看成是终极归宿。但是,在没有实体项目支撑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发币或者ICO都仅仅只是虚假的泡沫,这就是区块链项目被监管的主要原因。

政策的监管以及对于区块链认识的逐步深入让人们意识到仅仅只是用区块链技术来发币或者ICO无法实现长久的发展,只有真正将区块链技术与版权保护、食品溯源、法律公正等实体的项目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块链技术的功能和作用。于是,我们看到以IBM、BAT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开始将区块链技术看成是新技术的一种,并且开始了用区块链技术去改造传统行业的进程。

通过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实体行业当中,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成长沃土,不再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存在,有关区块链的炒作同样开始减退。以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为突破口,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落脚点,一场更加理性与客观的区块链发展新时代由此开启。尽管这个时期的变现并不及炒作区块链的概念快速,但是,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无疑让区块链行业的发展走得更加坚定。

炒作并非长久之计,区块链需要找到成长土壤

虽然区块链技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未来发展的新大门,但是,真正促成区块链行业的良性与长久发展的内在动因并非是对于区块链概念的炒作,而是为区块链技术找到生长的土壤,还有不断完善区块链技术。只有这样,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才能不会是一阵风,而是可以真正长成参天大树。

技术是区块链行业的底座,区块链行业

的发展离不开底层技术的驱动。资本在互联网时代所发挥的推动作用让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有资本的存在就可以带来区块链行业的迅猛发展,其实不然。仅仅只是有资本的驱动,而缺少了技术的发展,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必然脱节,这是为什么后来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开始不断出现泡沫的根本原因所在。

真正将技术看成是支撑区块链行业发展的底座,通过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打开区块链应用的新大陆,才能为区块链行业找到更多的发展可能性。说得直接一些,就是可以为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在数字货币之外找到全新的可能性。无论是算力、加密技术还是数据传输技术,其实都是需要不断迭代更新的,只有这样,区块链技术才不会仅仅只是停留在比特币的阶段,而是可以衍生出更多的可能性。

早期,区块链的发展之所以会走向发币或者ICO的终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区块链技术只能发币或者ICO,找不到更多应用的可能性。因此,盲目地炒作区块链的概念,而不是将技术看成是区块链行业发展的内在动能,所谓的区块链必然落地概念的牢笼。

实体是区块链的土壤与准绳,区块链必须回归实体才能避免脱缰。比特币的价格之所以会出现暴涨或暴跌的非理性状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缺少一个由实体建构起来的体系,最终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它的发展和运行始终都是不可控的。这就是为什么比特别始终都没有回归主流市场的原因所在。想要让比特币的发展摆脱当下的发展困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让它找到与实体结合的可能性,通过将实体经济看出是它的成长土壤来规制它的非理性发展状态。

区块链上半场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泡沫就是因为它没有找到实体行业作为土壤和准绳,仅仅只是按照发币或者ICO的方向发展。虽然这种发展方式的速度较快,但是,当区块链项目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它的发展必然会遭遇瓶颈。这就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区块链项目最终会走向败局的关键原因。

因此,实体行业始终都是区块链技术的的土壤和准绳。通过将区块链技术与实体行业进行结合,不仅可以让区块链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而且可以让区块链的发展始终都规制在一个相对于较为合理且稳定的区间里。只有这样,区块链技术才不会仅仅只是以发币或者ICO为终极归宿,而是可以找到更多的变现可能性。我们现在看到的以IBM、BAT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对区块链技术在实体行业应用上的尝试,其实都是在试图为区块链行业更加良性的发展找到土壤和发展的准绳。

封闭不是区块链的标签,开放和共享才是。独立于现行的货币体系之外,是人们对于比特币的基本认识。这种特征一度被人们认识为比特币的优势所在,因此,我们看到很多的比特币的玩家开始将其与主流货币独立起来看待。对于衍生于比特币的区块链的认识同样如此,直到现在,我们依然看到很多的区块链论坛、区块链技术的交流都是与现行主流的体系相对立来进行,最终封闭成为区块链的标签。

区块链的封闭性让它缺少了和主流体系结合的可能性,仅仅只是会朝着发币或者ICO的方向发展,最终区块链行业的发展道路变得越来越狭窄。其实,区块链技术并不是封闭的,而是更加开放和共享才是,严格来讲,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比互联网技术还要领先的开放和共享。

这是由区块链技术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我们都知道区块链有一个最大的特性就是共识机制,加入到共识体系的人越多,信任体系就愈加完善。想要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了共识体系当中,仅仅只依靠封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更加程度上的开放和共享,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区块链技术所搭建的这个庞大的体系当中。真正保证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其中的关键就是不断开放,不断共享,而不是为了保持自身的独特性而不断封闭自身,割断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当下所看到的小型的区块链论坛,各式各样的私链,其实都是与区块链的开放和共享的底层逻辑相互违背的。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样的区块链项目基本上都是圈钱的概念游戏,无法获得长久且持续的发展。

盲目地用区块链的概念来炒作,继续延续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无法带来区块链行业的持续增长,甚至还有可能将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带入到进退两难的境地里。这就是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之所以会遭遇困境的关键所在。找到区块链的底色,真正让区块链回归本身,或许才能为区块链行业的发展真正蓄力。

复苏成为主流,区块链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经过上半场的洗礼之后,区块链行业的发展还是回归客观和理性,主流市场对于区块链行业的认可更是让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开始迎来复苏期。尽管人们对于区块链的看法不再激进,但是,未来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对发币或者ICO的迷恋让区块链行业存在再度陷入泥淖的可能。随着人们对于区块链技术认识的逐步全面,开始对发币或者ICO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但是,依然有人对于这种方式抱有很大的兴趣,Facebook的Libra就是一个最为直接的证明。虽然Libra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式,但是,真正被主流市场接受和认可尚且需要一定的时间。

对于其他的区块链从业者来讲,他们在进行区块链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势必会有和Facebook同样的思路和想法。对于以发币或者ICO为终极发展目标的区块链从业者来讲,虽然他们的项目操作方式可以借助发币或者ICO来解决跨境支付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同样会挑战主流市场法币的市场地位。这显然是主流市场所不允许的,对于区块链来讲,这种发展方式无疑可以让他们有再度陷入泥淖的可能。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区块链的玩家与主流市场找不到握手言和的方式,而是一味地对发币或者ICO迷恋的话,即使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复苏,它的发展依然有再度陷入泥淖的可能性。对于区块链玩家来讲,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

区块链技术的稚嫩与不完善让区块链行业的未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前段时间,谷歌发布了最新的量子计算技术,声称利用一个包含53个有效量子比特的处理器“西莫克”,用200秒完成传统超级计算机Summit需1万年解决的问题。

这项技术其实对区块链技术来讲的影响是致命性的,因为区块链技术的最大的领先之处就是它的数据传输与处理的能力,如果谷歌的这项量子技术技术属实的话,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打击无疑是致命性的。因此,如果说未来影响区块链技术发展因素的话,它本身的稚嫩与不完善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

对于一个以技术为底色的新技术来讲,区块链技术如果无法完善和丰富自身的技术,而是仅仅只停留在现有的技术之上,即使整个市场的大环境好转,它的未来的发展依然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未来真正决定区块链技术是否能够快速发展的关键依然在于区块链技术本身,而不是外界的环境。

尚未形成体系让区块链始终都是小众的,可有可无的。虽然现在有关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开始逐步逻辑,并且开始形成规模,但是,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技术面前依然是小众的,没有形成体系的。当一种新技术没有成为众多行业的“基础设施”的时候,它的存在始终都是小众的,可有可无的。

当一个技术没有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的时候,它的存在感其实是不强的。这就是为什么在资本市场对区块链百般推崇,但是,主流市场依然可以对区块链进行监管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在区块链未来的发展中,是否真正能够成为体系,是否真正能够成为更多行业的“基础设施”,直接决定着区块链的未来可以走多远。

未来,真正能够让区块链可以稳健发展的关键要素依然在于不断扩大它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里的应用,通过不断完善区块链的应用体系,才能真正将区块链行业从小众变成普适,从而变成一个类似互联网技术的存在,真正接过互联网的接力棒,重新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

当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开始复苏,人们被压抑许久的热情重新开始释放。相对于上半场的激进,这个阶段的发展开始变得理性与客观。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可以一帆风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发展依然会面临挑战,区块链行业将会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调整期。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