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线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电子实验

55人已加入

描述

固体线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教学内容:1、讲述固体线热膨胀系数测定仪的实验原理;
          2、介绍实验的操作要领、数据处理;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学学时:3学时
教学目的:⒈ 使学生了解FD-LEA固体线热膨胀系数测定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⒉ 使学生掌握使用千分表和温度控制仪的操作方法。
⒊ 使学生掌握测量固体线热膨胀系数的基本原理。
4.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进行实验的习惯。
5. 使学生学会用图解图示法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重点、难点:
1、 千分表的读数方法;
2、 图解图示法处理数据的方法;
3、 数据处理中有效数字的选取。
教学方法、方式:讲解、演示、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物体因温度改变而发生的膨胀现象叫“热膨胀”。通常是指外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也有少数物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反而减小。在相同条件下,固体的膨胀比气体和液体小得多,直接测定固体的体积膨胀比较困难。但根据固体在温度升高时形状不变可以推知,固体在各方向上膨胀规律相同。因此可以用固体在一个方向上的线膨胀规律来表征它的体膨胀。测量固体线热膨胀系数的方法和实验仪器有很多种,本实验只是其中的一种。
二、 实验仪器介绍
FD-LEA固体线热膨胀系数测定仪(一套)(电加热箱、千分表、温控仪)

三、实验原理讲解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原长为 的物体受热后伸长量 与其温度的增加量 近似成正比,与原长 也成正比。通常定义固体在温度每升高1℃时,在某一方向上的长度增量 与0℃(由于温度变化不大时长度增量非常小,实验中取室温)时同方向上的长度 之比,叫做固体的线热膨胀系数α,即


实验证明:不同材料的线热膨胀系数是不同的。实验要求学生对配备的实验铁棒、铜棒、铝棒进行测量并计算其线热膨胀系数(每三个同学一组,分别测量一种金属棒)。
四、实验操作要领讲解
(一)、仪器的安装和调试
1、接通电加热器与温控仪输入输出接口和温度传感器的插头。
2、旋松千分表固定架螺栓,转动固定架至使被测样品(Ф8×400mm金属棒)能插入紫铜管内,再插入隔热棒(不锈钢)用力压紧后转动固定架。
3、把安装千分表安装在固定架上,并且扭紧螺栓,不使千分表转动,在安装千分表时注意被测物体与千分表测量头保持在同一直线;再向前移动固定架,使千分表读数值在0.2—0.4mm处,固定架给予固定。然后稍用力压一下千分表滑络端,使它能与隔热棒有良好的接触,再转动千分表圆盘,使指针指向零。
(二)、数据测量
1. 接通温控仪的电源,设定需加热的值,一般可分别设定温度为40.0℃、50.0℃、60.0℃、70.0℃,按确定键开始加热。当温控仪的显示值上升到大于设定值,电脑将自动控制温度到设定值(正常情况下在±0.3℃左右波动三次以上后,可认为金属棒的温度达到了设定值),分别记录每个温度对应的千分表读数l1、l2 、l3 、l4 .
2.换不同的金属棒样品,重复以上测量步骤并记录数据.
(三)、数据记录及处理
   数据处理是初学者的难点,要从有效数字位数如何取、如何进行测量结果的规范表示等方面做重点讲解。
1.把所有测量数据记入自拟表格。
 

参考表

                     温度(℃)

千分表读数

金属            (mm)

40.0

50.0

60.0

70.0

铁棒

 

 

 

 

铜棒

 

 

 

 

铝棒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图解图示法表示出铁棒、铜棒、铝棒受热后伸长量 与其温度的增加量 之间的函数关系(以 为横轴,  为纵轴)。分别计算并比较铁棒、铜棒、铝棒的α值,并将测量值分别与各自的理论值相比较,计算每种金属线热膨胀系数测定的相对不确定度,给出结果表示并进行误差分析。
3.(选做)用逐差法分别计算各种金属的α值,并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其测量相对不确定度,给出结果表示。
4.分析实验的主要误差原因。
(千分表的测量头、隔热棒、金属棒不在同一直线上;千分表读数误差、由于桌面振动造成的千分表读数偏差等)

五、巡回指导、签字、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要进行误差分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