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商如何切入卫星遥感行业

通信网络

650人已加入

描述

当你仰望星空时,闪光的不一定是亿万光年外的恒星,也有可能是时刻在观测着蔚蓝地球的人造卫星,而遥感卫星便是其中一种。

遥感是指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早在1975年,我国便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和空间遥感技术的国家。

经过几十年发展,遥感技术已在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农业林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20年1月8日举办的华为云遥感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童旭东指出,遥感高分数据(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已经在20多个行业,全国31个区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已经成为相关的部门主体业务的重要手段,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

▍遥感产业智能化升级,迫在眉睫

随着遥感卫星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各领域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遥感卫星行业发展也步入快速增长期,诸多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

首先,传统遥感应用面临着成本高、难度大、时效差、无保障等难题,目前全球在轨卫星1300颗,日均生成PB级数据(注:PB是数据存储容量的单位,1PB等于2的50次方个字节,在数值上大约等于1000个TB),海量数据存储难。

另一方面,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快速处理能力不足,数据的使用效率不高等痛点也对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和分发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遥感影像使用的效率和空间决策的进行。例如,遥感行业的模型训练5-6天就需要更新迭代,而数据生产周期则需要数月。

对此,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现场表示,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技术为遥感数据的获取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例如,云计算强大的算力和可靠的存储可以为遥感数据的加工提供更方便、更高效、成本更低的方法;利用云端人工智能也可以自动实现遥感行业的增值服务,效率能够得到极大提升;5G则能够保证从云端提取大量数据的效率和速度。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资源卫星中心主任徐文表示,未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将激发遥感应用的创新,人工智能的信息获取处理方式使我们从传统领域里解放出来,我们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高时效处理,加速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大数据计算使遥感数据和其他的行业数据紧密对接,将派生很多新的应用领域,开拓更多的应用空间。

▍云+AI+5G如何推动遥感产业的创新发展?

活动现场,华为云推出了提供一站式全流程遥感智能开发云平台GeoGenius-遥感智能体。华为云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总经理张松向亿欧介绍,GeoGenius-遥感智能体将为遥感行业带来三大改变:

1、从海量数据到整合汇聚:统一数据标准,将数据自动清洗整合汇聚,构建网状目录结构快速分析共享,实现百亿级多维数据搜索,毫秒级响应;

2、从自动化到智能化:提供全流程的AI开发服务,海量数据处理、大规模分布式训练,快速生成模型,训练速度提升80%,毫秒级算法推理;

3、全栈智能,多元架构:从基础硬件设施到操作系统、数据库、IaaS、PaaS服务、行业SaaS系统,全栈智能,多元架构。

张松指出,该平台从数据平台、计算平台两方面入手,帮助用户聚焦挖掘时空数据核心价值。例如:华为云遥感智能体拥有EB级分布式储存能力,基于华为对象存储(OBS)服务,提供EB级可伸缩的遥感大数据储存能力;AI驱动数据冷热分离存储,成本降低一半,访问性能提升30%;适配多种深度学习训练引擎,知识模型快速训练成型,观察结果快速呈现;模型开发周期缩短到“天”。

此外,张松还表示,华为云遥感智能体基于华为昇腾系列AI芯片、鲲鹏云服务器构建,支持GPU、CPU异构容器资源池,提供超高性价比计算能力。

华为云在遥感领域的尝试不只是发布GeoGenius-遥感智能体。此前华为云还与中国四维基于双方资源优势,构建了遥感产业云服务平台“四维地球”,提供目标识别、变化检测在内的智能信息产品服务、网络地图服务、应用开发服务,以及标准国际开放地理组织接口和表述性状态传递接口,可直接支持智慧城市的平台业务系统,包括用户手机的APP和智慧地图,各种应用软件的调用,实现连接政府、企业、公众海量用户的应用。

▍卫星遥感商业化,久久为功

纵观卫星遥感产业链,可以划分为三类:上游卫星发射、中游卫星运营与数据分发、下游数据加工及软件支持等价值增值服务。其中,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卫星平台、火箭制造等业务板块;中游包括卫星运营、大数据获取与分发等业务;下游指提供数据加工、数据分析应用软件支持等价值增值服务厂商。

根据SIA(美国卫星产业协会)数据,2018年全球卫星行业的卫星制造端收入为196亿美元,卫星发射服务收入为62亿美元,卫星服务收入为1265亿美元,地面设备收入为1262亿美元,整个产业链市场规模宏大。

但是目前,我国的卫星遥感商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此前我国遥感产业发展受国家政策主导,以专项计划驱动的发展模式依赖国家单一投入,对产业的带动效应比较弱。因此相比国外,国内的遥感商业化发展较为滞后。

当前,限制我国遥感商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上游高分辨率遥感资源稀缺和下游遥感市场用户导向和服务意识不足。尤其是下游市场中的商业遥感卫星公司运营经验不足,企业商业化运营模式不成熟。

然而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并大力推动航天从事业向产业的转变,借助十三五规划等从政策层面逐步放开并支持遥感产业的商业化发展。加上数据处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卫星遥感商业化步伐将不断加速。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