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标签怎样实现智能管理

RF/无线

1827人已加入

描述

刚刚上市的全新S60是在沃尔沃汽车大庆工厂下线的最新产品。当这台北欧豪华中型轿车与步入“5G”时代的工厂同时来到消费者面前,我们也在从侧面见证了一家汽车品牌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了一场人与科技之间的“奇妙物语”。在5G时代的城市中,每500米就有一个基站,这样的高密度让人们随时随地与万物无时差同步。5G就像一个符号,象征着未来世界的运转方式。作为5G时代的原住民,我们幸运地看到有一些能敏锐洞悉潮流所向的人和企业,开始以5G为模板,进行自我更新。

5G的出现犹如通讯技术的一个革命性的跨越。在中国,就有这样一座奇妙的智能汽车工厂——沃尔沃汽车工厂。它仿佛一套被物化为机械的5G网络,正每天在高效互联中运转着。

“个性时代,智能化是唯一标答”

5G技术的核心理念是高效的互联互通,沃尔沃汽车工厂的核心原理与此不谋而合。面对如今这样一个极端个性化的时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诉求愈发向细枝末节处延伸,对汽车的需求更是如此,每个人心中的理想之车都不尽相同。以沃尔沃汽车中国制造基地为例,他们每天会收到来自全球各种地理、气候、驾驶习惯、法律法规的订单。如果还依靠传统的人工方式对这些千差万别的订单进行分拣,恐怕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POKAYOKE智能ID精准装配系统

可通过语音和灯光向装配员提示正确的零件货位,指导作业员拿取或放置货品,让装配更精准,生产更便捷。为此,沃尔沃汽车工厂应用IT大数据智能总控系统处理全球订单,每辆车从生产到装配的过程都是由智能化操控的自动化设备完成。对于汽车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沃尔沃汽车工厂也有自己的应对方法:每辆沃尔沃汽车都装有RFID无线射频扫描标记,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身份证”,是沃尔沃汽车的专属身份标签。系统扫描RFID后,从上万种零部件中智能精准识别到每一张订单所对应的零部件。

作为目前中国唯一出口欧美成熟市场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可以完成3000种以上汽车配置的生产。高度的个性化订单生产,推动沃尔沃汽车工厂的智能制造水平。面对时代所需,沃尔沃汽车中国制造基地给出了唯一的标准答案。

“全球化浪潮下,让全球‘动起来’”

个性化需求愈演愈烈的结果,是使人们更加渴望在世界范围内,利用一切素材来满足自己的“口味”。对于车企而言,全球化采购已成为一种刚需,想要造出让全球都满意的汽车,就必须让全球“动起来”。沃尔沃汽车的智能供应链可以像5G网络一般联动全球。这套智能供应链可以迅速调动沃尔沃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让供应物流、生产物流、整车物流等流程高效运转。不仅如此,这套供应链系统还让每一枚零件都来源有序,并可以明确追溯源头,保证了生产质量。

假如我们把全世界比作一座巨大的超级市场,那么沃尔沃汽车的智能供应链就像一个开启了上帝视角的采购员,它准确的知道自己要买什么,自己要买的东西在哪里。同时它又像一名目标清晰的快递员,可以将制造好的汽车分门别类,送往目的地。沃尔沃汽车出色地解决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异地化生产与整车出口和全球化销售的难题。

“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新时代”

为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机器人俨然已经成为了流水线上的主人。如果我们去参观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的生产线,可以看到全自动机器人顺畅、有序地完成冲压、高精度焊接、精准喷涂、一体式自动化合装等工作,从而制造出一台崭新的沃尔沃汽车。效率,是当今的时代主题,沃尔沃汽车工厂的自动化装配设备,是对这个效率时代最好的回应。

在消费者看来,每台沃尔沃都只是一台普通的汽车,但在它背后,是一套如同“5G”网络一般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管理系统。正是以这样的技术作为后盾,沃尔沃汽车工厂才能出色地满足来自世界各地的“个性化订单”需求,为全球车主提供最可靠的产品。

“技术革新,一切以人为出发点”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工厂和流水线是机械而冰冷的,但实际上,沃尔沃汽车工厂充满了温度。比如在总装车间,上车体、下车体通过自动化的工位连接在一起时,机械设备为不同的部位连接有不同的扭力。在工厂中,这被称为marriage 结婚位。这不仅体现了沃尔沃汽车工厂可靠的技术实力,更具有一种“赛博朋克”式的工业浪漫。

通过技术的互联能够可靠与高效提高产能,以全球客户的不同需求作为造车的出发点,为每一位消费者高效精准提供所需的汽车产品,是沃尔沃汽车的“人本”所在,更是“技术向善”的核心价值。技术是用来解决“人的需求”的工具。沃尔沃汽车工厂之所以对生产技术进行不断地革新,其背后是更深远的规划和理念。沃尔沃汽车大庆工厂是S90全球唯一生产基地;在成都工厂生产的XC60也飞驰在世界各地的道路上——中国生产的沃尔沃汽车,有近40%会向海外出口。面对全球汽车消费市场越来越强烈的个性化订单需求,以及国内汽车市场越来越多的个性化订单,沃尔沃汽车工厂通过技术的革新和升级,积极地帮助全球消费者解决需求。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