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离规模化商用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机器人

532人已加入

描述

(文章来源:亿欧网)

伴随着人工智能发展的热潮,机器人行业再次进入大众视野,从工业生产到生活消费场景,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开始辅助或替代人类的部分工作。

行业在不断地发展,工业机器人已开始大量应用于制造业中,帮助企业减轻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太多元,在成本、环境实用性和量产可靠性等问题上仍存在巨大挑战,所以多年来迟迟不能规模化商用,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目前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仅为3%。

商用服务机器人大规模商业化最大的阻碍便是成本。机器人的雷达、伺服舵机等高精密高价值元件成本极高,动辄高达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相较于人工成本而言,商用机器人在经济实用性与目前的人力成本相比暂无绝对优势。

其次是环境适应能力差。商用服务机器人目前多数被应用于商场、酒店、办公楼等场合,在这些不断发生变化的复杂环境下,以目前机器人的导航避障技术,还无法到达实用级别。最后是量产可靠性问题。目前商用服务机器人并没有实现量产,而对于B端应用需求的落地,往往需要在短时间部署大量机器人,这就对商用机器人产品量产的可靠性提出了新要求。

其实,以上的每一个难点都可以解决,但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成本、环境适应、量产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商用服务机器人何时才能大规模商用,这取决于市场价值、技术和政策的推动能力,蓝图很美好,现实也很现实,目前商用机器人只实现了小规模商用,普及还需要时间。

商用服务机器人兼具消费属性和服务属性,以满足和服务于人类需求为发展根本驱动力,以用户价值为主导,切入到较为刚性和高频需求场景中,进一步产生市场价值,而市场价值、技术和政策能驱动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

商用服务机器人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逐年提高,加之老龄化趋势明显,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劳动力不足且成本居高等问题,商用服务机器人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结构失衡带来的诸多问题。而在需求明确的B端市场,服务行业的跨度大且呈精细化运营的发展趋势,商用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价值进一步得到验证。

而从政策导向上看,智能制造正成为工业4.0时代的核心,机器人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但中国机器人行业与国外相比发展较晚,核心零部件技术薄弱,很多核心零部件对进口的依赖性较高,因而成本居高不下。

虽然人工智能交互技术的逐渐成熟,将商用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在软件、算法和技术解决方案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伺服舵机、芯片、传感器等商用服务机器人核心硬件层面技术差距较大,机器人芯片需要强大的计算、判断和执行能力,国内企业仍处于追赶状态。

还需强调的是,当下解决机器人导航定位的SLAM亦存在问题,成熟的激光SLAM和发展中的视觉SLAM都存在一定不足,尽快实现多传感器融合也是当下的趋势。技术实用性都是商用服务机器人无法商业化落地的主要痛点,一方面,技术突破和融合会使商用服务机器人低成本化。另一方面,机器人市场正处在转换时期,传统市场到新兴市场的迭代会产生新的机遇。

除此之外,中国机器人产业从“量”到“质”的突破以及机器人企业从野蛮生长到回归理性的洗牌再生也是机器人产业新机遇。如果以商用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到达整体市场规模为规模商用的标准,那么十年之内,商用服务机器人将实现规模化商用。

根据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服务机器人展商情况,商用机器人售价普遍较高,每台价格在20万元左右。因此,排除部分不具备购买能力的B端客户,商用服务机器人选择银行网点、星级饭店、大型会展场馆、博物馆、购物中心作为用于市场测算的对象。

智研咨询统计结果显示,国内商用服务机器人需求场景超过14.5万个,需求共计17.5万台,按照每台机器人售价20万元计算,整体市场规模约为350亿元。在2017年3%的市场渗透率之下,市场规模为10.5亿元。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之一,以2017年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10.5亿为起点,在国内政策、 技术、市场需求等多重刺激下快速发展,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保持稳定,将整体市场规模变化与增速波动考虑在内,十年之内,中国会实现商用服务机器人大规模商用。

虽然未来总是充满不确定,但核心技术突破是商用服务机器人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商用服务机器人加速落地,降低价格成本,实现大规模商用。
       (责任编辑:fq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