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行业需要先解决什么痛点

区块链

581人已加入

描述

互联网(Internet)从1983年以TCP/IP为其核心网络协议以来,迄今已经35年,网络链接在智能手机的推出后,更已经成为人类每天垂手可得的日常。但Internet刚萌芽时期拨接上网的痛苦经验,很可能将在未来几年成为物联网(IoT)发展的瓶颈。

拥有20年以上软硬件经验的南星创速器(SSX)创办人朱宜振、开源软件高手Jserv黄敬群以及无名小站共同创办人、募资平台FlyingV创办人林弘全看到这个历史命题,共同创立***新创企业BiiLabs,寻求以分布式账本技术来找解决方案。

BiiLabs为下个世代的科技发展打好基础建设,并定位自己为区块链时代的红帽(Red Hat)。他们看到物联网的未来瓶颈是什么?现在已经可以看到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有哪些?以下是BiiLabs执行官朱宜振接受DIGITIMES的专访纪实。

问:你们都已经是连续创业成功多次的企业家。区块链让你们看到什么机会?想解决什么问题?

答:我大学是念化学的,后来因为兴趣做开源软件(Open Source),退伍后最长的工作经验是在一家工业计算机公司担任产品经理,后来也在一家外商公司负责嵌入式(Embedded)硬件亚太区业务,嵌入式硬件其实就是物联网(IoT)这个名词的前身。

也曾和学长创业做特殊基地台提供在铁道及高铁控制用,原本想设计一个在***落地找别人代工,可是因为***没有基地台产业,大家都不会做,导致什么东西都自己来,把一个原先预期为20个人的团队搞到变成上百人。

现在又回头做软件、区块链,感觉当时培养的一些能力,例如无线电这么难的技术,都是跨领域的应用,现在都派上用场了。我们认为物联网(IoT)机会很大,但我们想找这其中属于新创企业的机会。

2015年底,我们把想法收敛到万物联网的时代肯定会遇到一些挑战,是信息安全吗?后来发现,其实网络时代也发生过一样的事情。30年前Internet刚开始设计的时候,原本也没料到会有那么多人使用。计算器概论告诉我们网络有各种形状,可是1983年国际订出TCP/IP为标准协议,结果现在的人都以为网络只有一种,其实不是的,网络原来是很多元的。

然而把国际标准底定为TCP/IP以后问题来了,当年的人根本想不到会有这么多人使用网络,所以现在才会有各种不同的技术去做虚拟网络,为了解决网络结构初始设计规模不足,寻找权宜之计。

云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例如我们之间要讲话,马上就可以对话,可是在网络世界两台计算机要进行一个对话,并没有那么容易。必须经由某个云端的中央端,告诉我们可以对话了,并且告诉我们交握协议(handshake)是什么,是英语?普通话?还是台语?如果我们是用不同的计算机语言,那只好重新握手(handshake),取得新协定。

可是在物联网的时代,号称2020年要有500亿个装置进行对话,那么上百亿个装置要透过中央系统进行这个握手的动作,实质上简直就像遭受网络攻击一样,而且是自己攻击自己。

***有不少业者看到物联网商机,都想从设备制造商或零组件供货商转型为营运商,所以都在推自己的物联网平台,但他们对于网络的处理能力,绝对没有Google等科技龙头厉害。

如果“物联网装置handshake=cyber attack”的假设正确,为何Google和亚马逊(Amazon)不跟大家讲?我们研究后,觉得他们可能认为跟大家讲也没有用,就等大家发现那是个问题的时候,前来求解方的时候,愿意付的钱更多吧。

我们从Internet的历史问题、中心化与云端架构问题和从历史策略面的角度思考,都觉得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技术能够独霸并且引领未来的时代,假使云端和中心化的架构已经到了极致,那么它的对面是什么?

如果想要找一个有机会颠覆主流的题目,应该不是跟着Google和亚马逊(Amazon)的方向走。这就是我们在探索的,目前为止我们觉得区块链似乎就是那个答案,而且不会是从“币”来看,我们甚至没有挖过矿。

区块链本身就是P2P的概念,物联网似乎可以用它做为解答。但区块链的观念可以解决,区块链本身却仍无法解决,因为它的架构型态(topology)限制了它的解决方案,需要排队认证,产能在先天上就受到了限制。

因此我们继续寻找,在GitHub上过滤了6,000多个项目,后来找到了IOTA这套技术,2016年我们开始以开源的方式参与IOTA基金会的开发,去了解他们在做些什么以及对未来的计划。

这些事情,在Internet时代也发生过,就是开源的Linux。***的硬件业,从来只对“What”有兴趣,不问“Why”,只要客户给了规格,就努力做出来。但我们参与Open Source,就是为了知道“Why”。问题问对,答案就会出来。

我认为,区块链的故事就是Linux的翻版。过去大家都觉得Linux要自己从头开始做,可是后来大家学乖了,直接跟Red Hat买,因为你的Know How不该是去了解如何从头到尾打造Linux,因为那是Red Hat的事情。你的Know How应该是如何用Linux去做你的垂直产品或服务。

因此,我们给自己定位为“区块链时代的Red Hat”。Red Hat的商业模式就是B2B,我们几个创业伙伴,在科技业都有颇丰富的历练,很知道B2B是个成熟稳健的市场,但B2C市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有太多无法控制的变量,然而B2B2C却又是可行的模式,因此我们决定专注在B2B市场。

我们就像Red Hat一样,把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包装成像Linux这样的半成品,让客户可以透过我们帮他们做好的API,去架构它们的垂直产品或服务。

问:目前已经有开始着手的项目了吗?

答:已经有几个企业客户表达合作意愿,例如某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顾问公司,他们也在全球范围拥抱区块链,但技术并不是他们的强项,而是顾问服务。所以与我们合作帮他们解决技术的问题,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其他专长的事情上。

我们相信,未来会有一波浪头,而区块链是基础建设。传统云端的基础建设就是各种服务器,区块链的基础建设也跟服务器有关,只不过它变成分布式,而传统云端是集中式。所以我们选择与软件即服务(SaaS)业者合作,我们做的是平台即服务(PaaS)。

目前在谈的几个应用,例如台北数字市民卡(Digital ID),已经合作签订备忘录(MOU)。我们7月到欧洲就是要和IOTA基金会以及多个设备商和系统整合商一起参与联合国某个数字身分的POC计划,以区块链来管理来自多个国家的工作人员的ID。而且也收到来自不少国家的询问。

我们也和另外一家新创公司联齐科技(NextDrive)合作,他们的智能电表已经成功打进日本市场,在电力自由化市场中,人人都可透过区块链来进行P2P的电力交易,结算、付款都在区块链上进行。

另外,我们也帮一家上市公司验证,以物联网(IoT)感测加上区块链,来确认排出的废水是否有符合环保的标准,这些数据会由传感器直接记录在区块链上。

另外,德国的物联网大厂博世(Bosch)也透过大举投资IOTA基金会来探索以及验证物联网在区块链上的应用。在欧洲,福斯汽车(Volkswagen)也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Car ID,以后车子加油不需要拿手机、现金或信用卡付账,只要自动感应,所有的交易、维修纪录和里程统统都在区块链上面。

我们相信区块链是个未来,但目前大家集中在炒币,的确是有些泡沫在。我们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希望可以脚踏实地解决实际的问题。20年前绝对没有人可以想象得到,微软(Microsoft)会是最支持Open Source的公司。

以结果来看,Linux是超级成功的,我们相信区块链也是需要先从解决客户的痛点和问题,才能获得市场的拓展。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